过去一年中,互联网医疗医疗的路并不好走。平安健康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其中一家,本来寄希望于转型升级后未来可期,但根据其最新的2021年年度财报数据,结果似乎并不理想。
3月15日,平安健康发布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73.34亿元,毛利率为23.3%。其中,医疗服务贡献收入达22.88亿元,占总收入31.2%,而由于持续进行战略升级,在渠道、服务和能力方面加大费用投入,公司净亏损为15.39亿元。
(图源:2021年财报)
截至3月17日收盘,平安健康港股报收19.7港元/股,涨幅为12.31%。
转型阵痛不断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健康”),作为平安系旗下的医疗公司,是一家主要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及产品的公司。该公司主要在中国国内市场开展业务,主要提供医疗及健康服务,如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服务、健康商城服务和健康管理与互动服务等。
如今,互联网医疗C端流量红利结束,原有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不断寻找新的路径。平安健康的选择是,聚焦B端用户。
但是成立近7年,平安健康还在“转型”,虽然遇到了发展瓶颈,但C端依旧作为目前平安健康主要的盈利来源。
2020年,平安健康确定了产品、渠道、能力升级的战略2.0,开始向企业B端客户开拓。而平安健康作为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一员,天然拥有集团2.2亿的保险+综合金融高质量用户,同时也提高了平安健康的客户黏性。数据显示,2021年,平安健康全年累计付费用户数超过3800万,人均消费行为1.48次,付费用户转化率为24.8%。
这是其他平台在B端渠道拓展中难以企及的优势。但2021年作为其战略转型落地的第一年,就其整体来看,效果还不明显。
虽然有自家平台的支持,但这也这使平安健康过度依赖于“平安系”。2021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据平安健康营收的逾三成。这五大客户群体中,有三大客户来自平安系,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银行(000001)、平安产险。
而就目前平安健康的业绩来看,2021年亏损额由2020年的9.48亿元增至2021年的15.39亿元,同比增长62.3%,而其销售及营销费用较2020年增加10.7%,达到17.5亿元,管理费用由于人力费用增加而较2020年增加81.5%,达到18.46亿元。
何时才能盈利?据悉,从2010年前后“互联网医疗”诞生开始,几乎没有企业可以宣称在这个万众瞩目的赛道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财报显示,除了阿里健康在2020年首次扭亏,实现3.49亿盈利外,微医、京东健康、平安健康仍然陷在连续亏损的泥沼里。
即便如此,依然还是有不少企业涌入。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累计突破1600家。
二级市场承压
除了业绩接连亏损,平安健康的二级市场也并不好过。受到中概股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板块难逃厄运,京东健康股价大幅下挫近70%,阿里健康股价也暴跌超60%。
2021年2月16日,平安健康的股价一度冲高至148.5港元/股的历史高位,但此后一路下跌,截至2022年3月17日收盘时仅为19.7港元/股,跌幅高达87%,市值蒸发超1450亿港元。
对此,平安健康于2021年12月宣布了股票回购计划,根据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授权,最多回购5600万股,使用资金最高总额为13.8亿元,回购时间为公告日起至下届股东大会。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回购约1796万股,耗资超过5亿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不止平安健康股价走跌,平安集团科技板块四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外,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上市之路也并不顺畅,微医、思派健康、镁信健康等都已启动赴港上市,但鲜有进展。据悉,微医在2021年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思派健康今年2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这两家互联网医疗公司IPO尚未有新的进展。
赛道竞争激烈
互联网医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链条、多主体应用,狭义仅指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
根据咨询公司沙利文(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我国狭义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33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2000亿元。而在疫情暴发之后,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3年前后达到千亿左右。
如此巨大的市场,谁都不甘落后。除了平安健康,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微医纷纷开启角逐。
2021年8月,阿里健康统筹了“医鹿APP+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在线平台,包括疫苗、体检、核酸检测、口腔、心理护理等医疗服务;京东健康则开始与多家药企合作首发新特药,同时实行下沉市场策略,提前在农村布局京东大健康等;微医也紧随其后,早在2018年,微医首个HMO基地就落户成都,开始涉足社区医疗护理业务,来到2021-2022年,微医对这一块业务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内容涵盖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多个方面,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部门管理互联网诊疗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药学服务、信息技术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于相关政策的出台,平安健康在年报也提到,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也有利于整个行业在不断规范的背景下健康快速发展。但医疗供需资源不平衡、高质医疗存缺口、资源利用效率低、供需信息不对称等是市场现阶段的核心痛点。
记者:胡鑫宇
编辑:王丽颖
责任编辑:毕丹丹
封面制图: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311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44.70亿股,占流通A股74.57%
综合诊断:平安银行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4.49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讯,冀中能源(000937)4月26日晚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60.36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属于上市...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4月26日,奇安信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于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一季度迎来业绩开门红。具体来看,2022年公司实现...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近日,铭利达(301268)召开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项目启动大会。铭利达、甄云科技高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双方高管表示,通过平台项目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深化协同创新,拓展...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国网英大(600517)4月26日晚公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统筹、强经营、稳安全,实现营业总收入108.61亿...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4月26日晚间,中关村(000931)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稳中有进,同比增长5...
本文“去年又亏超15亿!市值更是蒸发千亿!平安健康转型阵痛不断”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