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不佳,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权益类基金净值就从巅峰跌落至谷底,无论是基民还是基金经理正经历投资生涯中最艰难时刻。
就算是经历过多次牛熊轮转,身经百战的明星基金经理也难逃腰斩的宿命。
以下是几位基金经理经历历史最大回撤后的历史表现,值得你参考。
一、朱少醒朱少醒是我国公募基金界唯一一个实现“十年十倍”的基金经理。其掌管的富国天惠更是创造了15年20倍的超级收益,但就是这么强的一个人也扛不住回撤。
2008年1月15日至2008年11月7日,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净值足足回撤了58.91%。

紧接着是2015年股市崩盘期间,三个月内,最大回撤-45.93%,同样接近腰斩。
网上都在说,朱少醒“不惧回撤”,可不是一句空话。从历年的跌幅可以看出,如果买入的时机错了,大概率会被深度套牢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迎来转机。
尽管大部分时候随着市场转暖,熊市结束,朱少醒收益上不会亏待大家,但有几个人能忍受短期40%甚至腰斩的下跌?得需要一个钢铁心脏才行,也就朱少醒自己能临危不乱了……
二、张坤历史最大回撤-42.17%张坤的腰斩惨案发生在2015年6月~9月,在管的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短短三个月从盈利10%跌至亏损30%+。
每隔几天就出现-5%的大跌,之后花了两年半时间,才把净值做会原来的水平……

当时股市崩盘回撤的主因是当时泡沫破裂,以及国家强势去杠杆,带来的估值下跌。
尽管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重仓港股,几乎没有A股股票,但港股也逃不开我大A股的牵连。
同期恒生指数下跌27%左右,上证指数下得42%左右,这只基金的跌幅基本和A股接轨……
同期他手里还管着易方达中小盘混合,一直都没出什么岔子。2016年熊市期间,最大回撤仅30%左右,比大盘好上不少,能给人点安慰。
三、谢治宇谢治宇是公募界首个80后投资总监,管理兴全合润8年,创造了700%的收益,平均每年赚30%。
他的历史最大回撤36.6%也发生在2015年,当时管理的基金是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
2015年6月,和沪深300同时开始跌,但只跌了3个月,9月份就止跌了,然后用了2个月的时间,2015年11月份创了新高。

之后就没那么幸运了,市场回调,兴全合润再次大跌,直到2017年10月份才收复失地,花了将近2年时间。
当然,那时候他刚接任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混合这只基金3个月,从业仅2年,作为新人当了一回接盘侠。
最后,做下总结,确实有一些基金经理靠择时控制住了回撤,但更多的,特别是顶流,主要还是靠选股控制回撤。下跌的时候,多买一些抗跌股票,或者抓住几只大牛股,能晚一点下跌,或少跌一些。
上涨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几只大牛股,更是能很快收复失地,张坤、谢治宇就是这么做的。这也是拉长时间,优秀基金经理能跑赢大盘的原因。
但深挖下去,在更细小的时间颗粒上,他们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市场影响,挣扎了许久,还是被拖下了水。

统计数据显示,经历2008年的最大回撤后,多数基金平均需要2000个交易日才能回本,即在2015年的牛市才能创出净值新高。
2015年经历最大回撤的7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中,40只基金的净值在1年内即恢复到回撤前的位置,其余的大多数在2年以上。
而2018年,600余只基金平均耗费千个交易日,净值才从最大回撤中恢复过来。
当然,以上是按买在基金净值最高点的情况下来计算的,如果不是买在最高点,大多数基金的回本时间还要远远小于上述推算的时间。
即使是从2007年和2015年的两次高点持有至今,最高收益率也依然有152%和45.24%,不但成功修复回撤所造成的亏损,并且分别还有最高7.39%和6.93%的年化收益率。
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基金的净值能否超越前期高点,与市场紧密相联。
A股市场牛短熊长,大部分都是熊市时间,而牛市极为短暂,对于基金净值表现同样如此,这种现状决定了等待是一种煎熬。
鉴于此,如果没有大的行情配合,顶流的回本之路恐怕不会那么顺畅,大家也要多些耐心了!(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