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齐金钊
平安银行(000001)日前举行2020年中报业绩发布会。面对今年上半年复杂的经营环境,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稳健经营方面,该行主动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在改革转型方面,该行将以重塑资产负债表作为新三年转型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
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83.28亿元,同比增长15.5%;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561.50亿元,同比增长18.9%;拨备覆盖率214.93%,较上年末上升31.81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36.78亿元,同比减少11.2%。
对于净利下滑的原因,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解释,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为了应对宏观疫情影响和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拨备计提,上半年累计计提385亿元,同比增长41.5%。
分业务板块来看,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增长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实现营业收入433.53亿元,同比增长12.3%,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5.3%。个人活期存款日均余额1975.38亿元,同比增长21.1%;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2.51%,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基点。企业存款日均余额1.92万亿元,同比增长9.8%;企业存款平均成本率下降14个基点至2.29%。金融市场业务继续保持健康增长,实现交易净收入46.34亿元,同比增长189%。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零售的整体利润同比下滑,最大原因是疫情。疫情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逾期和坏账,平安银行风控相对较好,水平在行业中上,但疫情期间的坏账还是有较明显增加。二是疫情影响了新贷款发放,平安银行在疫情发生时就收紧了风险敞口,上半年信用卡余额和“新一贷”余额几乎零增长。
强调科技赋能
“平安银行要想发展得更好,必须要坚持科技赋能、生态赋能和平安集团独有渠道的渠道赋能。”平安集团总经理、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对未来三年新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未来平安银行要打造一张更加稳健、厚实、可持续发展的新资产负债表。
在业绩说明会上,谢永林着重解读了科技应用在过去一段时间带给平安银行的业务赋能情况。零售业务方面,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完全按照科技、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打造了“四个一”工程:一套互联网发展机制,一个扎实的知识库基础,一个智能化的营销平台,一个智能风险中台。对公业务方面,升级推出了“数字口袋”APP,打造了智能产品中台及对公业务智能风控平台,从获客、经营到风险管理实现了全面的科技升级。
“把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使得平安银行真正成为一家科技的银行。”谢永林表示,未来三年,平安银行在业务上的目标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平台银行、生态银行”三张名片,打造低风险、低成本、稳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平安银行有信心借助集团的科技优势,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61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44.83亿股,占流通A股74.63%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34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上一篇:清洁机器人公司融资1.5亿元
来源:聪明投资者超长期投资者、百年历史的资管机构Baillie Gifford(柏基投资)最近在研究报告和内部对话中重点谈到中国。全球Alpha团队投资经理Helen Xiong在9月份时撰写了一篇报告——《寻找中国的新增长点》,写到,“我们...
疯涨过后,调整如期而至。在一轮牛市行情演绎过程中,调整是必经阶段,这也是大众共识。调整来临之前,很多投资者期盼调整,希望在调整后低位加仓;调整真正来临后,很多人又“怂了”,开始质疑牛市的可靠性,迟迟不敢加仓,甚至还割肉减...
要点1央行回购增持贷政策加快落地,将对市场有何影响?要点2中字头掀起回购潮,释放哪些信号?财联社10月15日讯(编辑 冯轶)随着港股短线的快速回落,近期市场回购热情有所回暖。而在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推动下,部分...
中泰证券投顾邓天认为,向上趋势已经确立。互联网、计算机、半导体等传统进攻性板块都有较高人气。技术上,一方面,10月8日冲高有较大成交量形成的套牢盘,需要数个交易日来消化。另一方面,目前沪指仍处于多头排列,目前在5日线...
要点1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要点2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
本文“平安银行: 提升风险抵补能力 坚持科技赋能”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