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新发基金距离原定结募时间仅有两三日的情况下,依然宣布提前结募。
Wind数据显示,5月以来,有多达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以金元顺安行业精选为例,原定募集截止日为5月24日,但金元顺安基金在5月7日发布公告称,基金已于5月6日提前结束募集。
公告显示,该基金有效认购户数仅为277户,募资规模为2.24亿元。
6月1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景顺长城ESG量化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6月8日,现决定将募集截止时间提前至5月31 日。

这种两三个交易日都已不愿等待的现象大多与基金经理的抢仓位相关,部分原定在八月底结募的新发基金,尽管募资并不火爆,但销售一周即宣布提前结束。
更有意思的是,一家基金只有两位投资者,就及早的宣布一个月内获利8%。
看到这种层出不穷的基金募集现象,人们一定在想,基金此前不都是在等待规模么,为什么现在不拼规模了,如此火急火燎的结束募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基金经理是咋想的呢?
是基金发行过于火爆么?显然不是,基金仍难卖。
坦率的讲,这种情形在以前确实不多见,也是近期的比较明显的特征,与以前的基金发行最大的区别是,很多基金都在等待规模,之所以将募集期放的时间很宽,就是想多募集点资金。
因为对公募基金来说,现在的考核机制是规模化,谁管理的规模越大,那么最终获得的管理费就越高,说到底这是大家拼规模的根本原因。
近期的新基金发行之所以普遍出现提前结束募集,是因为基金经理清醒的认识到,此前的那波股市下跌,导致的基金净值回撤幅度变大,给基民们造成的内心创伤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修复。

现在还想如过去那样等待规模已经是痴心妄想了,不少投资者的信心遭受打击,这种情况下,你即便等待的再长的时间,不愿参与的就不会参与,等了也是白等。
如此很多基金就明白了一件事,与其这样那还不如早早的收手呢,怎么才能让基民们心甘情愿的再次进场呢,除了业绩没有第二个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了。
这种情况下很多基金就提前结束了募集,目的也非常简单。
最近的市场环境变好,大盘自五月以来,已经反弹了近400个点,新能源指数更是涨了近四成,很多个股出现了易涨难跌的现象,这种情形下如果不抓紧机会赶紧上车,后面就会错过最佳的买点。
应该说很多基金经理已经在这方面的认识上有了共识,所以提前结束募集是为了早早的获得建仓的机会,再说了规模没等上,到时候最佳的买点也错过了,那就彻底的错过了机会。
基金经理比谁心里都清楚,在关键的买点处我提前结束募集,抓紧时间建仓,这样就能很快的看到收益了,到时候等基金放开申购的时候,我的优秀净值估计就是最好的广告效应了。

到时候还怕没有规模,只要你运作的好,市场压根是不差钱的,关键还是看你能不能超越市场、驾驭市场。
当然了这里要提醒基金投资者,尤其是新基民朋友们,买基金可千万不能只盯着收益,一定要对基金经理的抗风险能力有个评估。
对于那些半路上出来的基金经理要多长几个心眼,行情涨的时候赚的很嗨,行情熄火了会一落千丈,这是最大的风险。
况且,现实也告诉我们,基金经理择时的精准度过去不太高,不比散户好多少,现在也不好说。
我想还是要对过去运作的一些老基金多进行观察,平稳的看待收益为主,越是波动的大的越要敬而远之。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