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仓近4个月后,私募大佬但斌终于开始加仓了。早在6月初,但斌称自己已加仓。可是当A股指数上涨时,迎来的不是东方港湾净值的反弹,而是下跌。
上周东方港湾代表产品净值下跌约3%,大幅跑输指数。据东方港湾的销售称,但斌确实加仓了,但加仓的不是A股,而是美股。A股反弹没吃到,反而在美股接了飞刀,已经有客户严重质疑产品的专业性。

加仓美股遭遇暴跌,部分产品已面临清盘风险,渠道群内有人怒怼:“每次一出手就栽跟头!”更有客户经理表示,难以跟客户解释,交代不过去了。有人甚至嘲讽,哪里是时间的玫瑰,明明是时间的韭菜。
工作中接触过不少私募从业者,投资人、代销渠道给基金经理的要求是既要回撤小,又要收益高,还要能不断吸纳资金。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理,决定了上到基金经理,下到投资人、代销渠道,每个人都是心浮气躁的,往往会发生基金经理跌的时候不敢加仓,涨了很多了才去加仓的“韭菜”行为。
作为投资者来讲,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但斌加仓失败的事呢?1、投资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从但斌的历史业绩来说,有些成立于2015年到2016年的产品目前达到年化收益率30%左右,这一成绩明显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管理经验大于10年的产品和基金经理,长期年化收益率基本上都会低于20%,也就是说未来但斌的产品收益率出现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不必过度解读。
东方港湾一直都是港美A三地同时投资,并不存在卖A股买美股,目前美股已经较高位跌了近35%,2008年金融危机也就跌了40%多,所以现在买美股长期来看并没有什么错。
2、清醒认识到人是有局限性的。
如果谁能在最高位清仓,在最低位加仓,那这个不是人是神,凭什么用这种条件去要求一个基金经理(也是普通人)。
就当时市场来看,三重因素叠加,战争,疫情,美国加息,但斌认为有可能有系统性风险选择空仓,目前三大隐患都边际递减,系统性风险消除,选择加仓没有问题。
放眼全世界投资界,年化收益率20%就是投资的天花板,巴菲特数十年的成功经验最后也不过20%而已。
3、过于强调价值成长其实本质还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作为投资行为来说,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时间会相对比较长,二是强调的是买入而不是卖出。
投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从这个定义可知投资是买,但是并不包括卖。大多数人熟知的买卖差价实际上是交易行为,而交易行为在经济学中是划归投机行为的。
投机并不羞耻,但是打着投资的旗号做投机的事,这就非常无耻,尤其是把自己标榜成为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近期的行情犹如牛市,因为牛市中的调整都是日内盘中完成的,近期就是有这样的感觉,看似摇摇欲坠,但每次都化险为夷。
整体来看,目前市场利好利空参半。利空:1、4月份市场急速下跌的原因是上海疫情,但现在已经涨超4月份的高点,那么现在上海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吗?显然并没有。
2、今年很多公司的中报都非常差,超跌反弹可以理解,但反弹新高就有点夸张了,资金情绪主导。
3、美股熊市还没结束,我们真的能一直独善其身吗?
利好:1、市场预期4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是最低点,从5月份的数据来看,4月份确实是低点,后续有望逐月回暖。
2、经济差,国家政策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少,这方面不需要怀疑。
3、美国通胀严重,中美关税有望减免。
现在的走势确实很超预期,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七月份要留一份清醒,市场不是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