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是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是!今年特离谱,满屏都是“高温红色预警”,破天荒数个城市气温高达43度!

伴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多地的供电非常紧张,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已相继出台措施,要求工业企业错峰生产,让电于民。
其实不光是中国在遭遇高温天气,今年整个北半球多个国家出现历史少见的高温和干旱。上个月,NASA公布了全球热感地图,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燃烧,代表高温的红色蔓延各大洲,许多国家红到发黑。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称:目前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至少持续至2060年,我们只有适应。

目前,限电的消息依然有增无减,这几日的市场相关板块也继续迎来较大异动。今年的限电原因与去年不大相同,主要是在于四川地区持续酷热与干旱,导致用电量供需紧张所致。
但这也反应了极端天气对经济的冲击无疑是显著的。尤其是与靠天吃饭的农林牧渔行业,比如在2021年的风雹灾害,全国受灾面积达271.2万公顷,近百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8.7亿元。
当前,无论是对经济,还是投资,大家都需要考虑新一轮的极端干旱天气对农产品的影响。
在我国,高温干旱天气除了对少部分品种如苹果有小幅减仓外,对其他农产品影响尚好。但在海外的主产区,就要盯住了,最近关于干旱导致全球粮食减产的新闻,越来越多。
加上俄乌冲突局势持续,市场对粮食供应危机的担忧更进一步。据有关机构预测,2022-2023作物季欧盟整体谷物产量将同比下降8.5%。
当全球粮食安全再次引来重视时,A股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指数基金提前布局。除此之外,哪些板块有望受益呢?
今年我国的电力负荷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偏偏这个时候,作为发电主力军的“水力发电”却受到干旱影响直接选择躺平。看样子,此轮发电的担子还得落在火电身上。

短期来看,火电厂在上年普遍亏损,原因就是煤炭价格飙升,但自从发改委对煤炭进行价格严格调控后,结合今年电力供需呈现持续紧张态势下,今年火电厂业绩有望得到修复。
另外,今年我国南方地区“高温现象”将呈“早开始,晚结束”的趋势。而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叠加夏季用电高峰,用电需求将持续提升,预计电力市场化体系下电价存在一定上行空间,电力运营企业有望受益。
长期来看,由于极端天气频发,能源清洁化刻不容缓,电煤需求预期有望得到改善,分布式光伏、跨区域与分布式配电网体系有望加速建设以保障能源安全。
化工原料存在涨价预期。受破纪录高温及用电负荷激增的影响,限电“席卷重来”,四川省采取限电措施,要求所有工业电力用户从8月15日至20日停止生产,以让电于民。
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相关限电停产事宜,如:雅化集团、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泸天化、国光股份等,涉及锂盐、光伏、化工、电解铝等多个行业。

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是我国工业硅、黄磷、纯碱等高耗能化工原料的主要生产省份之一。此次限电政策几乎波及全四川所有产能,虽然限电时间较短,但高耗能产品停产后的复产周期较长,部分企业限电后重新开炉投产可能需要近1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产。由于供给端复产周期较长,相关高能耗产品短期有望迎来涨价。
另外去年的能耗双控政策也带动市场出现了一波化工原料的涨价行情,今年的高温限电令是否能复制去年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限电带来涨价行情的同时,由于产量下滑企业的销售收入整体仍存变数,产线更加成熟可以灵活调整生产周期的企业更能从限电政策中获利。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