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三人的带领下,皖通科技(002331)(002331)如愿上市。十年后的今天,皖通科技换了另一番景象。尤其是与南方银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银谷”)联盟阵营瓦解后,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作为创始人股东欲彻底退出。9月10日,从皖通科技的公告来看,王晟通过受让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所持的股份,上位成为皖通科技的第三大股东。随着第三方势力的加入,皖通科技的股东南方银谷、西藏景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景源”)之间的股权拉锯战变得扑朔迷离。王晟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皖通科技又将走向何方?
创始人拟清仓离场
皖通科技上市10年后,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作为创始人要离开一手创办的公司。
9月10日,皖通科技发布公告的公告显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在9月8日、9月9日与王晟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股份转让协议》。
具体来看,9月8日,签署的《表决权委托协议》中,约定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将其所持皖通科技合计2672.599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49%)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王晟行使;9月9月,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和王晟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将其所持皖通科技合计2672.599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49%)转让给王晟。
上述协议转让完成后,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不再持有皖通科技股份。
皖通科技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曾提到,彼时实际控制人为公司核心管理层股东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2008年3月1日,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书》,为一致行动人。
这也意味着股权转让完成后,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正式退出皖通科技。事实上,市场对皖通科技创始人退出的消息似乎并不感到意外。
皖通科技上市后至2018年12月之前,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三人一直维持着“联盟”的关系,共同实际控制皖通科技。合作10年之后,同盟阵营出现新的格局。2018年12月12日,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彼时将合计持有皖通科技5%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南方银谷行使。表决权委托完成后,皖通科技控股股东变更为南方银谷,实际控制人由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等三人变更为南方银谷的实际控制人周发展。
协议在今年6月到期后,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三人与南方银谷未进行续签。由此皖通科技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另外,从皖通科技公告中发现,今年7月27日至9月8日期间,王中胜、杨新子均有过减持套现行为。
王晟加入意欲何为?
股权转让完成后,王晟将直接持有皖通科技股份3497.9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49%。从皖通科技今年中报的股东持股比例看,王晟将成为皖通科技的第三大股东。
对于接盘的目的,王晟给出“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的认可,看好智慧城市、军工电子、公共安全等行业以及上市公司在以上领域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官方说法。王晟还称,不排除在符合并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之可能性。
然而,从皖通科技披露的公告中,未能检索到更多关于王晟的信息。
但王晟的资金实力是不容小觑的。按照标的每股10.86元的价格计算,王晟受让2672.5992万股股份需要支付约2.9亿元的转让价款,且为一次性全部付清。9月10日,皖通科技股价涨停收盘。
然而,相比起资金实力,王晟此时入主的目的更为外人关注。皖通科技董秘潘大圣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发布的《表决权委托协议》、《股份转让协议》两个相关的公告,都是股东方自己协商出来的结果。股东方做这个事情之前,没有和董事会、办公室这边做过任何的沟通。公司按照股东方递交过来的协议,依据提供的资料去做必要的信息披露义务。
对于王晟本人,潘大圣称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至于他们的目的,都在权益报告书有详细的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9月16日,皖通科技将召开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届时审议选举陈翔炜为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关于公司续聘2020年度审计机构等多项议案。
目前西藏景源已经完成对皖通科技的两度举牌,持股比例升至10%。据媒体报道,此次皖通科技选举的非独立董事陈翔炜与西藏景源及其背后的“世纪金源系”颇有渊源。南方银谷及其一直行动人安徽安华企业管理服务合伙企业一直被认为是西藏景源最大的“劲敌”。南方银谷会否有所行动?补选结果值得关注。
而王晟又会怎样表态,在中间又扮演着何种角色?也留下一个悬念。
“9月16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事项,是按照既定计划在履行会议的步骤。目前公司这边没有接到南方银谷对股东大会表达诉求的通知,”潘大圣如是对记者表示。
中报归属净利“腰斩”
皖通科技未来的发展走向还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上半年皖通科技经营业绩已经出现承压迹象。
皖通科技于2010年上市,是以物联网为支撑的大交通行业数字化龙头企业和信息化、智能化、物联化融于一体的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皖通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9.96亿元、12.49亿元、14.59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8271.76万元、1.06亿元、1.69亿元。
不过,皖通科技业绩增长态势在今年上半年止步。据财报,皖通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6.03亿元,同比下降3.28%;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2134.45万元,同比下降58.97%。报告期内皖通科技的扣非后净利润约1813.07万元,同比下降64.4%。
对于今年中报业绩下滑的原因,潘大圣坦言,今年整体大环境加之疫情的影响,再加上公司从3月以来,股东层面存在一些人事变动。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内斗风波对皖通科技来说,无疑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认为,如果皖通科技的公司治理结构长期僵局,对于皖通科技的未来战略发展极其不利,影响公司整体经营效率。
潘大圣告诉记者,后续从管理层、经营层努力做一些相关措施,搞好经营。
北京商报记者 刘凤茹
●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7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38亿股,占流通A股36.03%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38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来源:聪明投资者超长期投资者、百年历史的资管机构Baillie Gifford(柏基投资)最近在研究报告和内部对话中重点谈到中国。全球Alpha团队投资经理Helen Xiong在9月份时撰写了一篇报告——《寻找中国的新增长点》,写到,“我们...
疯涨过后,调整如期而至。在一轮牛市行情演绎过程中,调整是必经阶段,这也是大众共识。调整来临之前,很多投资者期盼调整,希望在调整后低位加仓;调整真正来临后,很多人又“怂了”,开始质疑牛市的可靠性,迟迟不敢加仓,甚至还割肉减...
要点1央行回购增持贷政策加快落地,将对市场有何影响?要点2中字头掀起回购潮,释放哪些信号?财联社10月15日讯(编辑 冯轶)随着港股短线的快速回落,近期市场回购热情有所回暖。而在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推动下,部分...
中泰证券投顾邓天认为,向上趋势已经确立。互联网、计算机、半导体等传统进攻性板块都有较高人气。技术上,一方面,10月8日冲高有较大成交量形成的套牢盘,需要数个交易日来消化。另一方面,目前沪指仍处于多头排列,目前在5日线...
要点1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要点2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
本文“元老股东离场背后的皖通科技暗战”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