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医药非常暴力,连续3天上涨,并且周五的上涨很暴力,连场内的医药相关ETF都涨停了,百余只基金单日涨幅超7%。
当日表现最好的医药基金,涨幅超10%: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诺德新旺单日净值分别为10.52%、10.06%。那么,以医疗器械为首的医药股行情能否持续?
到今天,医药行业都没有什么特别重磅的消息,创新药的集采,还有脊柱带量采购降价幅度好于预期,口腔带量在服务费上浮动也优于预期。
能被找出来的也都是边边角角的新闻,集采的整体政策并未有根本性调整,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怀疑板块的持续性。
有很多人都懊丧自己没有抄到底,为自己的踏空感到痛苦,但我想说的是大可不必。如果你是高位申购医药基金的基民,如果没有在低位补仓,近期的涨幅也并不能让你回本。大部分医药基金近一年的跌幅还在30%以上,年内的跌幅也超过沪深300指数。

如果你是普通基金投资者,你对行业不是很熟悉没有较强的择时能力的话,建议你不要将行业主题基金作为你基金组合的重仓资产配置:行业主题基金虽然收益大但是波动率高。
如果行业基金是组合中的重仓,对你的投资组合净值影响太大,不仅仅会影响到你的情绪,最终会让你坚持不下去,“一卖就涨一买就跌”就是这么造成的。
投资组合波动率太大的话,进一步会影响你的投资策略,会对长期的投资结果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所谓的长期主义就很难了。
如果要做行业主题配置,应该有适当的“择时”操作,否则收益还不如固收+基金的收益,大部分基金经理都宣称自己没有择时能力,相信散户也好不到那里去。

另外,单吊行业主题基金的时间成本比较高了,以医药板块为例,医药股在21年6、7月达到顶峰,到现在快1年半了,即使有周五的暴涨,但是现在还在底部摩。
而这期间有无数的结构化机会,即使抢不到新能源、旧能源的机会,你老老实实地找个混合均衡基金,相比医药股,收益不知道高多少。
一进一出差别太大,行业调整周期都很长,白酒有快2年了,中概互联更不用说。除了时间成本外,还需要考虑资金成本,这一点我不用多说大家都应该明白的。
当前医药板块肯定是属于超跌的品种,这一点无可厚非。参考近期医药板块估值,A股22.8倍(PE-TTM ),已经低于2019年1月的历史最低位,港股14.97倍(PE-TTM),估值有优势。

现在正处于三季报业绩披露期,部分医疗器械受益于新冠检测,业绩暴增,估值极低:例如九安医疗,再比如CXO和创新药,受益于我国放宽创新药的标准,然后进行大规模扩产,抑或是受益于新冠研发,例如疫苗、新冠药等。
虽然医药的整体基本面确实在改善,但是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A股市场很少有尖底的存在,底部通常都是在怀疑中慢慢走出来的。
如果因为医药板块短期的暴力上涨就冲进来并不一定合适,还是要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