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华夏、易方达、富国、嘉实、汇添富、广发、招商、南方基金等8家公募机构申报的首批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均发布相关发售公告。
从正式递交材料到获批仅用4天,既证明公募机构事前已准备充分,也表明证监会审批也是紧锣密鼓,呵护北交所市场之情溢于言表。
先简单介绍一下:北证50成份指数代码为899050,选取排名靠前的50只证券,覆盖16个细分领域,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数量居前,汽车、电子、国防军工、食品饮料等领域均有涉及。

它以2022年4月29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样本股按照市值规模和流动性选取排名靠前的50只证券,兼具代表性与成长性。从北证50指数来看,首发样本股总市值占比71%,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支出占比均超65%。
作为聚焦在“专精特新”的指数,北证50当前成分股中包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占比约38%,高于其在科创50、创业板指和中证500指数成分中的占比。有望成为A股市场“科创+中小企业+成长”的又一重要综合风格指数。
当然,对于这8只指数基金,同质化基本没啥区别,要区别那就是费率上可能有点小区别。大家可曾记得去年底轰动一时的北交所场外封闭基金,一共也是8家基金公司同台竞技,但战绩却千差万别。

上次的8只北交所封闭基金已经快满1年了,但看看成立以来的业绩,全部亏损,就没有一只能实现盈利的。也许你还可以找借口说今年的行情确实不好,但其中有两只亏损接近30%的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其中亏损最大的是嘉实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混合A亏损32.74%,亏损最少的是易方达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只亏损8.08%,首尾相差24.66%。
如果选到最好的,那这结果还可以接受,毕竟今年A股确实跌了很多,但如果选到最差的,那就有点尴尬了,而且这还是封闭基金,就算再惨也不能提前赎回。
流动性不充足仍然是北交所较大的瓶颈,新股成交活跃,后续流动性持续下降,随之也时常相较沪深两市同类资产出现估值折价。

背后的成因大致有三方面:
其一,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市值较小,又多从新三板“迁移”而来,估值波动情况与传统的发行上市存在明显差异。
其二,尽管北交所对个人投资者的准入门槛相较之前的精选层更为友好,但“2年交易经验+ 50万元资产”也将不少散户拒之门外。
其三,北交所的交易成本相比沪深两市也偏高,不过18日,北交所宣布从12月1日起,将经手费将从0.5‰下调至0.25‰,降幅50%,让利市场。参考主板的经验,历次下调交易费率之后,沪指均迎来反弹行情。
这次北证50指数基金的发布,是否能进一步解决“投资门槛较高”的问题,并带来增量资金?
据申万宏源证券测算,综合考虑流动性与持股比例的影响,预计北证50指数基金能为市场带来20-30亿规模的资金增量。
要知道,最近一个月北证50的单日成交额也就在8-12亿元的水平,增量资金对流动性的拉动值得期待。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情况下,借道北证50相关指数基金进行布局可能是相对更优的方式。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