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12月1日),沪深股市高开低走。受诸多利好刺激,三大股指早盘高开,快速脉冲后单边回落,逐步走低,日K线集体报收“假锤头阴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45%,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1.40%和1.53%。
成交额再度超万亿,达10584亿,比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约1200亿,北向资金净买入114.5亿元。

从板块上看,食品加工、饮料、计算机应用等板块涨幅居前,物流、家电等板块也有不错表现,酒店、中药、机场等板块跌幅靠前,房地产板块偏弱,板块整体表现强势。
食品饮料,酿酒等大消费领涨市场,主要逻辑是疫情防控优化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认为2023年宏观基本面是提升动能主要来自于大消费,叠加当前的估值合理,提前逢低布局,个人认为大概率具有持续性。
银行,保险、房地产等前期引领大盘反弹的权重群体下跌,大概率属于主动回撤,毕竟指数层面已基本稳定,估值修复逻辑短期也上涨了不少。另外,这一群体如果连续拉升,会导致指数阶段性疯涨,同时也会导致其它板块失血,且市场赚钱效应不见得好,这是市场各方均不希望出现的局面。
同时茅指数和宁组合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这意味着核心资产、大白马或再度进入了机构视野。
北上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净买入,全天净买入再度过百亿。稍微拉长时间看,11月份,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600.95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入374.56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226.39亿元。
两者对比,可以看出阶段性而言,外资跑步入场,看好A股投资价值;同时,结构上,今年下半年以来,沪股通净买入力度一直大于深股通净买入力度,这种格局或正在变化。
技术上看,上证指数日内跳空上行,留下一个向上跳空缺口,一度站上了120日线,但半年线以及整数压力明显,出现了冲高回落。
均线上,5、10、20和60天均线多头排列,且发散向上,更重要的是,代表着牛熊分界线的60天均线开始走平,即将上翘,这意味着行情或即将进入主升周期。
当然,短期股指发力过猛,短线交易博弈筹码获利较为丰厚,这里一定有抛售打压,昨天日内的缺口也有很大概率被回补,而且周五只要稍微下挫就能回补,但是对于投资而言,这个大概率的回补是获得收益的合理修正。整体上,中长期方向已经明了,短期反复、回调、再创新高在所难免,后市继续乐观。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