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结束了,整个一月份北向资金买了将近1400亿,比2022年一整年流入资金还多。然而公募基金却在这个位置一直抛盘,争相跑路。
从内资的尿性来看,大盘涨了一个多月,必须要有一部分资金砸盘,要么保本出,要么做t,总之没有多少人经得起多赚10个点的诱惑。
如果从港股角度看内资的砸盘行为会更加的清晰,港股南下资金一直在流出,真的做到了,北上南下擦肩而过互道傻逼。

怎么看待现在机构的砸盘行为呢?
本轮公募的整体仓位其实不算低,因为去年熊市的影响,直到现在,国内公募募集资金的难度还是挺大,甚至有些连产品都发不出来;
在这样的存量环境下,基民的群体性行为会影响公募,而基民的行为有哪些规律呢?跌多了就套住了,等快回本的时候,赎回压力就给到了公募。
数据显示,春节前三周股票型ETF就大约被净赎回了120亿元左右,融资余额节前也创了新低...
在投资中,难免会遇到大量的信息,中间会夹杂着很多噪声因素,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把这些信息全部纳入考虑,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大多数股民多半都是“消息控”,但大多数人会发现,如果跟着外界的声音炒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铁定的“韭菜”。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将股票投资喻为驶向财务自由彼岸的大船,那么在大船航行的途中,充斥着如塞壬女妖的歌喉般“美妙”的声音。
很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会受到这些“声音”的影响,其最终的结果也往往会像那些沦为腹中餐的水手一样——以亏损告终。而这些“美妙”的声音,多是“市场噪音”。
其实有一个道理,大多数投资者都明白,那就是投资要长期持有,但现实中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美国基金业协会曾有一个统计,只有一半的投资者能够持有一只公募基金超过1年,而只有1/3的人能持有超过3年。人性弱点阻碍了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比如恐惧或过度自信。

而那些设置三年锁定期的基金产品,就是要帮助投资者克服一些人性的弱点,平滑掉一年、两年偶然性的运气成分,也克服短期波动时投资者陷入是否赎回的忐忑。当这些噪音被人为强制性地屏蔽掉时,投资的长期性效果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另外,基民亏钱过程中有一种典型的行为特征,下跌全扛了,反弹一点就卖了,长此以往不仅赚不到钱,还会亏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反着做,即下跌有限,赚够了再卖。
对于前者,要做到下跌有限,有两种办法:
第一,及时止损,不轻易买,只有判断趋势扭转再迅速果断买入,如果判断错误继续下跌,就及时干掉止损,卖出也类似。
第二,仓位控制,大盘位置高,我就少买点,即便下跌,我仓位不高,损失有限,同时还有钱补。
很多人吃亏在这里,不懂衡量风险,早早把钱霍霍完,真正风险不大的时候没钱了,没钱导致不敢上了。巴菲特说,你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你需要忽略噪声,保持客观理性、情绪稳定。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