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去散户化”这个词汇还是在2016年,是我们阿金说的,阿金是团队中最深入接触一级市场和政府宏观信息的人,当时他就说国家未来要做的就是金融市场去散户化,去散户化不是不让散户交易,而是去掉市场中的散户思维。当时我对这个词还很陌生,但是随着今年金融整体改革大幕拉开,这个词语出现的越来越多了。
今年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在涨跌幅20%的制度下,大量资金涌入创业板,创业板也因此收获了一定的回报,尤其是一些低价股,也迎来了久违的上涨。然而短暂上涨后,创业板和整个市场的低价股板块很快进入了调整期。这样短期内高波动的行情与大量散户投资者的增量资金入驻密不可分,而交易所披露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以来自然人成交额远远超过了机构投资者。但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参差不齐,行情稍有异动就会进行调仓,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的幅度。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两种类型,A股市场起步晚加上投资渠道窄,在全球范围内散户投资者占比居前,而海外资本市场恰好相反。到底是机构投资者占比高好还是散户投资者占比高好,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放眼全球,资本市场最终都要从“散户市”走向“机构市”,那么现如今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机构化程度如何,高度散户化及高度机构化的优劣势在哪里,我们看看以下几组数据。

对A股市场而言,投资者结构可以细分至个人投资者、一般法人、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及境外机构(QFII/RQFII、陆股通)四类主体构成。各类主体的持股占比又是如何呢?上图显示以2016年至2019年末,以及2020年中期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总市值比例来看,个人投资者贡献了三成以上的市值份额,2016年达到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超过四成,2020年中期贡献了36%的流通市值,这一占比仅次于一般法人。与国外市场相比,个人投资者占比高出很多,散户化程度高成为A股市场最典型的特征。

上图数据显示美股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超过93%,英国也接近90%,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也超过了65%。A股机构化程度与海外资本市场差距明显。与海外资本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机构化程度很低,与海外资本市场差距十分明显。
再从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来看,除了中国A股外,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等成熟资本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均不超过10%,美股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近6%,法国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最低,不到5%。但实际上,美股市场的散户投资者占比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度达到90%,直到70年代中期散户持股比例仍然保持在70%以上,也是从这个时期,散户比例开始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70年代起开始进入股市,截止 2017 年底美国养老金资产总规模为28.2万亿美元,是美国2017年GDP的1.45倍。而这批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大量入市后,直接降低了美股换手率和波动性,也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
机构化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市场波动性如何?市场表现又怎样?数据分析表明,机构化程度的不同,波动性和二级市场表现差异相对明显。机构化程度高的金融市场主要有俩个优势。

1.市场波动相对稳定。以A股上证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以及德国DAX指数5只资本市场主要指数,2011年初至2020年9月18日的年化波动率以及平均年化收益率对比来看,年化波动率最高的是上证指数,其次是德国DAX指数,最低的是英国富时100指数;而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其次是德国DAX指数,上证指数平均年化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

2、指数、个股保持稳定增长。再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自2011年以来累计涨幅最出色,超过了140%,上证指数涨幅一般,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涨幅不到5%。
具体到A股,取2012年以前上市股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至2019年,历年末以及2020年中的机构持股比例划分类型,并计算2011年初至2020年9月18日的涨跌幅平均值(下称区间内涨跌幅)。连续10年机构持股超过20%个股,区间内平均涨幅超2倍,索菲亚、启明星辰等股价涨幅超5倍;连续10年机构持股比例位于10%至20%的个股,平均涨幅超1.5倍;连续10年机构持股比例位于5%至10%的个股,平均涨幅超50%;而机构持股连续10年低于5%的个股,平均涨幅不到10%。对于其它股票,有半数以上自2011年以来股价下跌,腰斩股数量占比超过一成。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机构化程度越高的市场优势是极为显著的。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性相对较低;并且机构持股比例高的个股市场表现更为优异。

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开放化程度的提高,互联互通机制开通,QFII取消限制,社保等资金的跑步进场,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及贡献份额正逐步提高。大量的历史数据充分表明,机构投资者拥有强大的专业、信息及资金优势,并具有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足够能力。因此,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远高于散户。
数据显示以近10年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自2016年来正稳步提升,近三年稳定在20%以上。尤其是2020年中期,机构持股市值合计超7.5万亿,占流通市值比例达到27.24%,创下了近十年最高水平。A股市场机构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

成熟的资本市场必经“散户市”走向“机构市”的道路,对于我们这些坚持长期投资的小散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去散户化并非一朝一夕,不仅仅是美国,就算是成立了几百年的欧洲资本市场也经历了漫长的去散户化过程。
最近A股市场以调整为主,当市场“波动”袭来的时候,大多数散户持有的淡定都会随着跌幅的扩大而消失,这时候躁动成为心底的一种本能,那种煎熬夹杂着对自己智商和人格的羞辱,会轻易摧垮一个强者。证券的浮亏在有些时候对人的折磨,甚至要超过实体经营的确认性亏损。因为似乎浮亏随时给人一种可能涨回来的期盼,但当等来的结果为再度下跌时,那种对人性的戏谑简直可以让人痛不欲生。市场波动对情绪的折磨,常常让智者失态,让奋然者颓然。财富蒸发的悄无声息,就像被市场抢走了一样。大多散户都把浮盈当做半揣兜里面的钱,所以形成了锚定感,而且很多时候,即使刻意保持理智,也很难阻挡畅想的发生,毕竟挣钱的感觉如此美好,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自我实现。这些思维都是人的本能反应,但是这些本能在市场中可以让我们形成短视的冲动情绪,从而做出错误的交易行为,即追涨、杀跌。

大哥最近经常强调投资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在市场中散户的价值观远比弄懂“安全边际”、“财报分析”、“能力圈”等知识更加重要,因为那种表面的研究手段只是入门的必须而已,即那些只是“基础教育”。而对于一个想长期跑赢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真正的功力在于对商业的哲学性思考以及对交易心态的驾驭。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投资价值观,才会保持正确的持股耐心,耐心在本质上是收获长期复利的必须,它其实从来不是一种心态或者策略,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感知价值的角度。我们只有培养自己正确的投资价值观,才可以在今后的市场中与机构共舞,才能长期稳定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