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调整有点剧烈,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医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但这两只落毛的凤凰又不太一样。
曾几何时,人人趋之若鹜的新能源如今成了过街老鼠。今年上游锂矿价格从50万跌破20万成本线,从目前的时点来看,个人认为板块正在进入左侧寻底期,不宜再盲目割肉。

那为什么还会这样跌?
目前的下跌,看似是业绩暴雷,实际上对业绩不好,大家在看到各环节价格都这么跌的时候就已经心里有预期了。
现在更多还是情绪上的宣泄,陷入了越跌越怀疑,越怀疑就越卖出,进而导致再次下跌的怪圈,再加上AI板块的抽血,就更加剧了恶性循环。
然而万物皆周期,在下跌时更多应该关注的是板块的机会而不是风险。
过去新能源车成本端最不好的就是资源价格过高,在如今锂矿、材料的价格都基本跌回到20年的水平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压力必然会大幅改善。
同时,需求端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弱,如果去看看这次上海车展就会明白,新能源车几乎是碾压油车,而且国产品牌出海也在顺利进行中,未来几年内销量继续保持30%以上增速是问题不大的。
当市场冷静下来,开始意识到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况,对新能源的偏见或许会逐步修正。

再从机构资金配置的角度看,尽管随着板块的调整,机构已经从过热超配逐步减仓降温,并向AI板块调仓;
但从总体上看,新能源车板块依然毫无疑问是机构的主力配置,这个调仓的过程还会经历比较漫长的时间。
因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新能源板块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很难像去年5、6月那样展开轰轰烈烈的反弹行情,更多会是左侧逐步寻底。
并且板块个股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分化,能保持业务不断扩张的龙头企业会率先反弹,α收益会强于β收益。
医药方面,从目前的估值周期来看,医药越来越接近历史极限位置了,整体板块很便宜。而限制医药板块的核心因素,已经从之前的国家集采转变为融资的限制了。
创新药板块需要大量的融资来推动研发,昨天晚上百济神州发布了新的财报,去年收入再创新高,实现了95.66亿的营业收入,其中产品销售达到了84.8%亿元跟去年比翻了倍。
但说到利润就惨了,去年百济光赢花费就花了111.52亿,光营收的95.66亿都不够来填这个坑。到目前为止,公司累计亏损达到600多亿,要填上这个坑得近千亿的融资。

但是当下创新药的融资并没有那么容易。
国内在医药领域的投资还在早期阶段,并不像美国拥有那么多专业的医药投资基金。而美国这几年的风险投资是在收缩的,背后的推手还是美联储的加息。
目前美联储的利率已经到了5%,不管哪种风险偏好的资金,这个无风险收益率已经变得极其诱人了,大家再拿钱去砸那些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的动力就削弱了。
所以现在医药股维持在自己的位置都是可以接受的。
按照这个逻辑,医药股的第1个拐点是5月份的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如果5月加息真的成为这一轮加息的终点,有部分资金可能就会开始打一些提前量,做些布局。
等到,利率下调到2%以内,欧美的融资市场就会重新活跃起来。
所以我认为从现在到5月底再到明年年初,医药这一块依然是合适的建仓期。等到明年年终往后,可能医药股的价格就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幅提高。
目前国内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在形成,复苏的过程会在跌跌撞撞当中提升。一旦复苏良好,基于经济复苏的板块就会迎来机会。
在迷雾阶段,我们要是有一些现金,像野兽等待猎物出现一样等待新一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