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林坚 华夏时报记者 陈锋 北京报道
8月开始,“军工+半导体”双概念股振华科技(000733)(000733.SZ)在二级市场上演连跌连涨:8月17日至8月26日,振华科技遭遇八连阴,而后短暂回暖,接着9月2日到9月15日又下跌八次。9月15日至23日,又上演七连阳,截至23日收盘,该公司报47.12元。
今年上半年,振华科技多项财务指标出现同比减少的情况。针对近期外界关心的诸多问题,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清理低效资产已有成效。目前并未有华微科技、振华风光资产注入的消息,公司也暂未有提高森未科技持股的计划。在供货民用器件方面,公司正与华为沟通。如果有相关进展,我们会第一时间向外界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振华科技董秘职务已空缺近五个月。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表示,在新任董事会秘书到任前,该职务由公司董事长付贤民代行。
营收连续两年大幅下降
今年7月,军工板块实现上扬,但在8月初见顶后又转入调整期。9月21日,军工板块涨幅超4%,尽管22日起,军工板块遇冷,但有业界人士称,军工或有新一轮行情。民生证券研究院军工行业分析师王一川表示,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军工领域上游元器件企业将迎来高增长。
二级市场,振华科技上演连跌连涨。8月17日至8月26日,振华科技遭遇八连阴,而后短暂回暖,9月2日到9月15日又下跌八次。9月15日至23日,又上演七连阳。针对股市行情,振华科技证券事务代表表示,这是正常现象。
据中报显示,振华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下滑,其中,最后一项同比减少251.67%。
振华科技称,上半年业绩变动主要与剥离子公司振华通信有关。2019年5月起,振华通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从而多项财务指标受到影响。据中报披露,若剔除振华通信所在业务板块,去年3.28亿元营业收入的影响,公司同比增长达到8.99%。
目前看来,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占比高成为该公司的风险。根据半年报显示,该公司管理费用达到3.78亿元,同比上升20.82%;公司销售费用为1.35亿元,同比上升9.10%,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拖累该公司的净利润。公司解释称,双金提高系上年度效益增长导致职工薪酬同比提高所致。
新型电子元器件是振华科技的核心主业,上半年该项收入占总营业收入为99.30%,产品覆盖被动元件、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等,在军工和民用两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用途。
据业内人士介绍,叠加军工概念的半导体企业在行业内寥寥可数。在上半年,该公司新型电子元器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9%,毛利率达到53.17%,同比提高5.75%。
2010年至2019年振华科技的部分财务指标,数据来源同花顺(300033)iFinD
过去10年,振华科技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表现并不突出,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营收大幅下降。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十年均为负数;研发能力方面,振华科技2010年至2019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占比为4%。振华科技董秘曾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产品目前使用的芯片以自主开发及联合研发为主,封装则完全自主。
为解决高新产品产能不足的问题,并同时发展高附加值的民用产品,2018年底,振华科技通过非公开发行实际发行股票募集4.7亿元资金。但日前,振华科技发布消息称,受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募集项目计划整体进度比预期延迟。
压缩低效资产 军民两腿一起迈
股价起伏不定让诸多投资者失望,但对于振华科技来说,它正在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低效资产是振华科技的历史包袱。2010年到2018年,振华科技对于低效资产“杀伐果断”,先后共转让9家子公司,其中大部分属于专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的经营板块。去年5月,振华科技又将从事手机代工业务的子公司振华通信移出报表。今年8月27日,振华科技发布公告称,振华通信申请破产清算已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振华科技证券事务代表表示,通信整机业务已不再是该公司主要业务,公司将聚焦主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务。
长城证券(002939)研报指出,新型电子元器件在国产化“刚性需求”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牵引下,迎来了持续稳定增长期,公司国产化、高可靠性产品品种规格得到持续增加,在国内高新领域的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去年9月30日,振华科技加码IGBT(绝缘栅型双极型晶体管)领域,将子公司振华永光持股20%的森未科技的投资主体更换为母公司自己,据振华科技说法,此举旨在让森未科技专心发力IGBT业务,加快IGBT产业化进程。
国盛证券余平指出,森未科技IGBT芯片的产品性能可完全对标德国英飞凌产品,该公司已实现第6代IGBT产品国产化,其中650V/50A和1200V/100A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和销售。
外界关心振华科技是否会提高森未科技的持股份额,以保证企业做大做强半导体,对此,振华科技回应《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公司目前并未有这方面打算。
与此同时,记者留意到,有多份研报与投资论坛帖子称,振华科技大概率存在优质外部资产注入的可能,例如大股东振华集团旗下的华微科技、振华风光等,二者均是未证券化的元器件企业。资料显示,华微科技是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军企业、国产FPGA(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性的可编程器件,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手机基站和通信基础设施)重点扶持发展的龙头创新型企业;振华风光在高压大电流功率驱动和RDC(轴角转换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有机构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振华科技的实际控股人)作为中国军工电子与半导体资产大本营,体外众多优质半导体资产都存在注入的可能性。振华科技证券事务代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并未有华微科技、振华风光注入的计划。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演变牵动各方神经。振华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基础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型企业,公司被美国列入中国军方支持名单的概率较小。
振华科技证券事务代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未来是“军、民两腿一起迈”,抓住军工和民用的机会。针对投资者较为关心的“是否会供货华为”的问题,证券事务代表表示,“目前正在与华为沟通中”。
尽管振华科技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起起落落,但部分投资者仍旧支持振华科技。记者了解发现,他们支持的原因颇具“玄学”色彩,在他们看来――振华寓意振兴中华,与华为的取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截至目前,振华科技总市值约240亿,动态市盈率为54.24。军工与半导体在国际博弈的市场情绪下皆在摇摆,振华科技路在何方,目前来看,华为、IGBT、优质资产注入都是变数。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7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66亿股,占流通A股51.64%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6.89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上一篇:好意外!期货“大神”失手了
来源:聪明投资者超长期投资者、百年历史的资管机构Baillie Gifford(柏基投资)最近在研究报告和内部对话中重点谈到中国。全球Alpha团队投资经理Helen Xiong在9月份时撰写了一篇报告——《寻找中国的新增长点》,写到,“我们...
疯涨过后,调整如期而至。在一轮牛市行情演绎过程中,调整是必经阶段,这也是大众共识。调整来临之前,很多投资者期盼调整,希望在调整后低位加仓;调整真正来临后,很多人又“怂了”,开始质疑牛市的可靠性,迟迟不敢加仓,甚至还割肉减...
要点1央行回购增持贷政策加快落地,将对市场有何影响?要点2中字头掀起回购潮,释放哪些信号?财联社10月15日讯(编辑 冯轶)随着港股短线的快速回落,近期市场回购热情有所回暖。而在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推动下,部分...
中泰证券投顾邓天认为,向上趋势已经确立。互联网、计算机、半导体等传统进攻性板块都有较高人气。技术上,一方面,10月8日冲高有较大成交量形成的套牢盘,需要数个交易日来消化。另一方面,目前沪指仍处于多头排列,目前在5日线...
要点1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要点2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
本文“营收连续两年大幅下降 正与华为“沟通”的振华科技路在何方”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