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年底贵州城投债展期20年后,本周又爆出云南地方债问题,地方城投债危机是个老问题,现在又被人翻出来,引发市场恐慌,不过,今天昆明城投辟谣。
城投债是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85%的城投债买主是银行。
城投玩的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城投的钱从银行来,大银行还好,地方不太怎么敢干预,比如国有5大行,像这种地方村镇银行,农商银行,都和城投在地方这条船上。
2022年12月30日,贵州遵义市最大城投公司-遵义道桥宣布155亿银行贷款推迟20年偿还,在银行贷款展期的情况下,公告仍传达出了较强的保证债券兑付的意愿。

即使是贵州,在银行贷款展期的情况下,企业和政府都仍然传达出较强的保证兑付的意愿。
债务本身不危险,但危险的是对债务加杠杆,城投用土地做抵押,向银行借钱,而借条又在银行主导下,向投资信托公司发行信托基金,然后投资信托基金再发行股权私募基金,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
过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印钱,用更多的钱来稀释掉这部分债务。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基建和房地产已经很难再被作为资金的蓄水池了,钱如果不能留在房地产而留在市面上,那就会让通胀瞬间起飞。
如今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印钱之外,还剩下一个最稳妥的办法了,那就是开源节流。
可以看到最近很多地方开始精简编外人员了,这是其中一个信号,未来还势必会把赚来的钱,拿去填补债务的窟窿,这么做可能会很难受,毕竟和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了,但如果不这么做,只会更难受。
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来偿还,不管是企业和个人,哪怕是利率降到零,也没人愿意借钱投资、消费、扩大生产规模;

这是因为债务太多太杂,人们不得不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把赚来的利润,拿去填补杠杆。
其实最直接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先对城投债展期,在我国通胀低的情况下,逐渐释放货币,用十年时间来稀释,当然未来可能要承受一定的通胀,目前根本不用恐慌。
近期中国商务部部长应邀去美国访问,美国也有一个大佬在成都走访,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美国人在2018年以后第1次出现主动。
这两天拜登放出了预言说中美关系将会改善,过一段时间如果拜登的预言成真也不要太过于惊讶。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碳酸锂的价格已经稳住在30万左右,未来有可能会在20到30万之间浮动;
原材料成本稳定住之后,消费者对于后续降价的预期会削弱,厂商的生产经营计划也不会受到价格波动的干扰,行业生态就会向好。
乘联会发布最新一次的汽车销售公告,乘用车销售143万辆,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27.7%,新能源汽车增长58万,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60.9%。

这个数据要稍微处理一下,总销量143减去58就是燃油车的销量83万,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到40.55%了;
从产业规模上讲,一个月58万辆,全年销量在六七百万量,平均一辆车按10万算也是一个6000亿规模的市场了,这个市场已经大到可以容纳非常多上下游厂商去成长了。
现在业态趋稳,剩下的就是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造车在、用车成本,完成行业的最后一次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回调充足之后也可以开始重新建仓了。
因此综合来看,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中美关系缓解、美联储利率政策拐点、人工智能新的热点推动等契机;
而现在这一轮调整完成之后,整体的板块估值都不会太高,如果资金在下半年发动新一轮进攻也不会有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