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大家关注险资这次参数调整到底有多少增量资金?

目前问了险资组合管理部的朋友,总体反馈增量寥寥,他们实际在配置资产过程中很少考量”偿二代“下风险参数(弱约束)。2022年末行业偿付能力196%(远大于100%达标线),特别目前大量中小保险公司被接管后推倒重来,险资偿付能力反而较充足(如华夏变瑞众人寿、天安变中汇人寿、易安变比亚迪保险),不会因为调了参数就明天就大举建仓权益。

回到一个更长远的问题,险资权益配置上限是30%,但目前仓位是12-14%,险资在配置权益时是如何考虑的?

一要考虑负债端保费增长,二要考虑资产配置环境,三要考虑监管政策导向,比如这次提的偿二代风险因子、比如小作文对I9金融资产分类等,同时配置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长周期(如5年以上)战略配置(大类比例)和短周期战术配置(配置调整)。当前保险资管面临的问题体现在:利率中枢下行下的资产荒,资产负债缺口下的风险缺口。尤其在险资配股票方面,上半年泰康段国胜总谈的更深刻(见中国保险资管2023年6月期):“当前资本市场周期性特征明显减弱,结构性特征长期演绎,新兴产业充满投资机会,但投资难度明显更大...投资的胜负手从总量仓位转变为对赛道的选择,这要求投研体系必须向中观下沉。”接着段总的逻辑,如果险资做不到“中观下沉”,那目前就加大权益配置并不明智。

从实际情况看,今年险资随着储蓄型保险热销的确是有增量资金(我们之前报告估计约2000-3000亿元),同时近期政策期权提升了风险偏好,整体利好蓝筹尤其是高分红资产。

即使今天政策本身没有实际增量资金,不过这次调整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监管当局真的在干活,既然目前目标远没达到(本周股债汇三杀、日均交易量缩到8000亿元,远没实现交易活跃),那政策友好期还在持续。

对了,还有哪些政策在路上?鼓励长期资金政策最近市场YY较多,靠谱的有打开个人养老金1.2万元递延上限、允许险资配置ETF计入OIC、推动银行理财在券商和互联网渠道销售以鼓励含权理财创设,不太靠谱的有设立国家平准基金、学习日本央行直接下场买ETF(这本质是MMT,有较强通胀风险),后续我们也在持续观察。SEVEN调研纪要

相关阅读

本文险资这次参数调整到底有多少增量资金?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