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中信建投新能源

核心结论:1)#Tesla目前出口欧洲极少(完全和市场预期不同);2)#1-7月中国整体出口欧洲约15万台(大幅小于市场预测,测算误差为Tesla及隶属中国企业但实际产地为欧洲工厂,例如吉利领克),欧资背景及Tesla相对产地分散不容易判定涉及双反;3)#双反只是启动调查而并未定论,中途可抗辩;背景及事件:#背景:6月15日,法国拟推动欧盟对我国电动车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此前处于法国提案阶段,欧盟还未给予明确回复。#核心变化: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冯德莱恩在向欧洲议会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anti-subsidy investigation),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点评:#量化影响:2022/23年1-7月我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销量为15.4/13.3万辆,占比6.1%/8.4%(不包含特斯拉,当前Tesla1-7月出口欧洲约1万台,见下文具体分析),出口欧洲车企可以分为两类,#销量占比较高的车企均带有欧资或者欧洲品牌背景,且在欧洲具备产地,较难发起反倾销:1)有欧资背景的车企(收购欧企/与欧企合资):例如吉利领克、上汽MG、东风易捷特、吉利Smart,此类车企受益于合资方或收购品牌,在欧洲认可度较高,为销售主力,23年1-7月此类车型销量在欧终端市占率为8%,欧洲市场占比车企全球销量的28.2%(不含Tesla),占出口比例69.3%。以上车企除了上汽,其余均有欧洲本土产能,预计受反倾销影响较小。2)中资品牌的出口车企:例如比亚迪、长城、一汽、江淮、小鹏等,或将成为反倾销对象,但此类车企在欧洲市占率仅0.4%,出口主力在东南亚市场,对欧出口比例较低,不对欧洲销量形成冲击,后续需要关注具体欧盟讨论进度。3)❗误差1:Tesla具体有多少?市场传闻Tesla大头出口欧洲纯粹是猜测,Tesla 从3月开始出口欧洲比例不足中国产量的1%,主要出口日本、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区域,只有9月开始M3改款上市美国还无法出口时由中国承担对欧洲的出口,Q4出口欧洲约5.5万辆,预计美国开始Highland的生产后将继续转为美国出口,合计23年出口约7万台,大幅小于市场给出的指引,协会数据只有出口总数并无分类是无法得出大头出口给欧洲的结论。4)❗误差2:并非集团属于中国就代表是中国出口,例如吉利领克车型,Markline挂在吉利集团,会被误认为是出口的车型,实际领克在欧洲有Volvo本土工厂生产,当地生产的车不涉及双反调查,本着严谨的分析我们核对了出口的车型并结合销量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叠加Tesla后1-7月出口欧洲也仅为15万辆,大幅小于市场预期。#从相互依赖对比来看,中国是欧洲的主要出口国,相互制约较大1)22年中国进口车销量达88.5万辆,同比-5%,其中德国、斯洛伐克、英国、奥地利为主要出口国,总销量达46.4万辆,占比超过52%;2)单看电动车,2022年中国进口车销量达4.3万辆,同比+44%,其中德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主要出口国,销量超3万辆,占比达70%。中国自主品牌当前在欧洲销量占比较低,反倾销策略影响较小;而中国又是欧洲车企的主要出口地,相互制约较大,我们认为#德国当前对双反的反对正是出于自己国家对中国大幅出口的互利。#当前售价难以判定是倾销1)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倾销的定义是产品价格低于:1)同类产品在出口国的价格;2)同类产品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3)该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销售费用和利润。2)Tesla、吉利属于多地生产出口欧洲,不同产地的车售价是相同的,就算启动调查也不会涉及双反;3)中资品牌出口欧洲的车型包括比亚迪ATTO3(3.9万欧元)、海豚(3万欧元,高于国内的12万)、海豹(4.8欧元,高于国内的19万)、唐/汉(7.2万欧元,高于国内的25万),小鹏P7(5万欧元,高于国内的22万)、P5(4.8万欧元,高于国内的15万)、G9(5.8万元,高于国内的30万),难以判定倾销行为。????根据欧盟《反补贴法》中的调查程序,若进展顺利则最早初裁措施在明年3-4月,终裁征税在9-11月,一旦判定生效期5年,中间留有提交抗辩意见的程序。

相关阅读

本文欧盟也要打压中国电动车?速听专家解读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