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周期拐点将至叠加AI需求催化,关注存储赛道投资机会
存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作为典型的周期成长行业,我们认为存储正处于新一轮成长的黎明期:1)周期方面,经过2021年末起7个季度的下行期后,当前存储产品价格已呈现筑底态势,叠加存储原厂减产、下游库存水位持续修正,我们认为目前行业已处于周期底部,下半年需求有望逐步回暖;2)创新方面,AI高速发展推动HBM为代表的高性能存储器需求快速增长,我们测算HBM市场24年将达64亿美金,AI有望开启存储成长新篇章;3)中美摩擦背景下,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国产化需求迫切,信创市场国产厂商大有可为。我们国产存储模组、封测以及配套芯片厂商的投资机遇。
周期:筑底信号显著,AI驱动单机密度提升,23年下半年起有望逐步回暖
供给端,原厂稼动率与资本开支大幅缩减,我们预计下半年开始减产效果将更加显著,预计23/24年DRAM与NAND bit供给增速分别为4.6%/8.0%与6.7%/14.8%。需求端,23年各终端整体疲软态势持续,24年有望在手机终端需求复苏、手机与服务器单机密度持续提升下带动整体需求回暖,我们预计23/24年DRAM与NAND bit需求增速分别为8.1%/14.4%与9.6%/20.0%。存储价格也已筑底,CFM报价显示部分品类价格已出现上涨,存储周期拐点将近,下半年市场回暖有望开启新一轮上行。我们预计24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38%(2023E:-42%)至1105亿美元。
创新:AI催化HBM需求快速增长,为服务器市场带来增量空间
AI带动的算力需求快速增长需要存储芯片进行容量与带宽上的配套,GDDR方案带宽迭代速度已难以满足,而带宽更高的HBM方案有望加速增长,我们预计HBM将在24/25年后成为市场主流。受AI服务器销量增长、单服务器HBM容量提升驱动,我们测算HBM市场规模将从22年的15亿美金增长至24年的64亿美金,对应107%的22-24 CAGR;AI服务器存储市场规模将从22年的106亿美金增长至24年的151亿美金,对应19%的22-24 CAGR。目前海力士已量产HBM3,并率先向英伟达H100供应,三星将于2H23量产HBM3,美光预计24年量产HBM3。
国产化:存储IDM原厂持续国产化,带动本土产业链成长
国内存储IDM原厂为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两家公司分别在DRAM与NAND技术追赶上进展迅速,长鑫23年DRAM已突破17nm,长江存储NAND布局上推进至232层,逐步向海外主流水平靠近。据IDC数据,长鑫与长存在DRAM与NAND上市占率从2020年的0.3%与1.0%上升至2022年的1.8%与3.5%,我们预计未来国产化水平将继续提升。原厂颗粒国产化将有助于培养本土供应链,为下游模组厂商带来产业集群以及成本上的优势,推进模组厂商的国产替代。国产利基存储厂商也将同步受益,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设备等长尾领域持续渗透。
周期反转下,顺序为模组与封测、配套芯片、利基存储设计
周期反转后景气度将逐步沿产业链向上传导,我们预计23H2或24年周期上行后,模组与封测环节将率先受益,迎来估值倍数与业绩增速提升的戴维斯双击,产业链公司包括:江波龙、佰维存储、朗科科技、德明利等;模组环节库存水平正常化后将拉动配套芯片需求,相关公司包括:澜起科技、国科微、联芸科技(未上市)、得一微(未上市);利基存储设计环节相关公司包括:兆易创新、北京君正、聚辰股份、东芯股份、普冉股份、恒烁股份。、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存储,底部已过,推动行业进入新周期”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