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梳理发现,中国历史上只发行了4次特别国债,其中3次新发行,1次续发。从用途上看,1998年第一次补充四大银行资本,2007年第二次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成立中投公司,2017年第三次续发到期国债,2020年第四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从发行特别国债后股市的反映来看,发行特别国债后股市上涨。  首次是1998年8月18日,财政部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长期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金。二级市场在发行当天迅速反映,上证指数结束54天,幅度为26.70%市场暴跌,当日见长期底部1043.02点,随后3个月反弹至1300.15点,涨幅为24.65点%。值得一提的是,1043.02点的大底支撑了7年。  第二次是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批准发行约2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  2007年6月18日,上证综指从4132点上升至4253点,日涨幅为2.9%,13个交易日跌幅17.36%。然后股市下跌,直到7月5日3615点重启上涨,10月16日达到6092点。牛市见顶后,一年暴跌72.81%。  第三次是续发。2017年8月29日,2007年第一期6000亿元特别国债到期兑现。经批准,财政部采取滚动发行方式,向相关银行发行6000亿元特别国债。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上证指数一路上涨,2018年1月29日达到3587.03最高点。根据最高点数据,上涨幅度达到7.67%。  第四次是2020年3月30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1万亿元,全部公开招标发行给会计国债承销团成员。3月30日272.20点至7月13日3458.79点,市场开始反弹,涨幅达到24.21点%。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落地特别国债的必要性越来越大,操作上的可行性也越来越强,推出的预期也在升温。如果特别国债的发行得到实施,中国经济和股市有望触底反弹。
相关阅读

本文2020年第四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