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一、近期重要事件:

-23/10/5 SpaceX成功发射星链G6-21任务,将22个mini版的二代星链卫星载荷送达预定轨道。

-亚马逊第一批互联网卫星计划在23/10/6升空,希望与 Starlink 抗衡。

-23/10/7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全面推进电信业向民间资本开放,逐步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23/10/19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23/10/25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开幕,圆桌论坛将讨论手机直接连接卫星。

-神舟17号飞船23/10/26本月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小米14发布于23/10/27,小米14 手机卫星通信技术也将搭载在Pro上。

-10月26日,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省株洲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强调,北斗需要积极扩大其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汽车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二是各国低轨资源抢占价值高点

LEO 预计轨道(低轨)可容纳约约 6-8 一万颗卫星,ITU规定“先到先得”,近地轨道和频谱已成为各国加快布局以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

卫星制造和地面基础设施将率先受益

Starlink计划发星4.2万颗,目前在轨超过4800颗;

中国以“GW为代号申报了两个低轨卫星星座GW-A59”和“GW-共有12992颗宽带卫星。

卫星制造和地面基础设施将率先受益

中国申报的1.6万颗卫星将于2027年前发射,否则配额将失效,这意味着1.6万颗卫星将在未来3-5年发射,到目前为止只发射400多颗卫星,未来每年将发射近4000颗卫星,整个产业链很可能在明年和明年爆发。

根据目前的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大约花费了700亿颗卫星,平均约13亿颗卫星,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发射和研发。美国先进的情报卫星,每颗卫星的成本估计在7~10亿美元之间,而大力神4火箭的成本约为2.5~3亿美元。虽然北斗卫星技术成熟,成本相对降低,但仍有7~8亿元。粗略计算4000*7亿,每年带动2.8万亿产值。

三、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卫星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开发、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操作等环节。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正处于早期阶段,以卫星制造和地面设备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将率先受益。未来,随着技术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下游应用侧相关环节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在制造过程中,平台和载荷是卫星的核心部件。卫星制造包括卫星设计和制造,属于卫星系统的空间段,作为通信中继站,提供网络用户与信关站之间的连接。卫星生产制造的进一步细分可分为设计、生产、测试、组装等部分。1)卫星平台主要包括卫星本体和服务系统;2)卫星负荷是指卫星进入轨道后发挥其核心功能的部件,定制度高,成本比例差异大。从逻辑确定性和效益顺序来看,早期重点关注空间段和地面段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负荷、装配、射频、地面网络,最后是操作。

四、预计卫星制造和地面基础设施将率先受益

1.中国卫通:中国唯一的通信卫星运营商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1)中国电信天通卫星是窄带卫星,只支持语音和短信服务。高通量宽带卫星具有上网能力,是国内外高低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中国卫通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高通量宽带卫星和卫星通信运营许可证的公司,竞争格局稳定,稀缺性强;

2)中国卫通有望充分受益于三大运营商后续或升级地面通信基站接入卫星服务;

3)空间计算:国内卫星电话套餐费为1000元/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为16.83亿,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5.61亿,2022年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渗透率均超过60%。考虑到5G套餐用户支付意愿强,假设5G套餐用户中卫星电话套餐的渗透率为30%。潜在用户群超过1亿,潜在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

二、振有科技:

1)国内卫星通信地面基站核心网络供应商,振有科技参与前期建设,具有先发优势;

2)公司有望直接受益于三大运营商后续或升级地面通信基站接入卫星服务;

3)空间计算:地面站建设成本约2000万/个。考虑到低轨道网络的加速,预计未来国内地面站数量将达到200个左右;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底,我国4G基站数量约为551万个,5G基站总数约为238万个,基站改装成本约为30万/个。考虑到边远地区卫星接入需求大,假设基站改装渗透率为10%。地面站和基站改造潜在市场空间超过2000亿元。

3.创意信息:银河航天深度绑定,星网民用载荷供应商

子公司创智恒联市占50%,核心受益。公司法人为神舟一号副总设计师杜广湘,技术实力在中国名列前茅

一颗低轨卫星的成本是3000万,其中载荷占70%,约2100万。国内规划低轨卫星1.3万颗,对应载荷空间3000亿,保守估计创意信息市场份额为30%。

四、天银机电: 恒星敏感器

1、1-3个卫星平台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分为标准产品和非标准产品。甲方要求技术指标和需求周期,价格波动较大,一般为10-50万;

2、荷载不需要看甲方的需求,部分需要

3、根据下游客户的要求,低轨道卫星的成交量决定了增长预期。目前,早期接触相对积极乐观,将进一步提高配套规划能力。目前,大约有2000台

4、商业卫星有很大的优势,年初1箭14星,8星用天银,竞争对手很少,基本都是研究所。海涵财经

相关阅读

本文卫星制造和地面基础设施将率先受益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