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未来的金融工作,明确了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词”,包括激活资本市场,促进股票发行登记制度,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金融工作会议积极调整资本市场,表明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长期关注和关怀,更多政策可以期待,当前a股估值历史低叠加多项政策,a股稳定上升趋势更加明确。

记者了解到,中国证监会正在酝酿一些改革措施,落实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继续提高市场预期,如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引导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鼓励长期价值投资,研究和促进一些新的重要措施;激发债券市场活力;促进上市公司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增加资本占用和第三方合作欺诈的责任。

看点一:活跃资本市场改革不停歇

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当前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持续降低融资成本,激活资本市场。

这是第二次提出“激活资本市场”。今年7月24日召开的会议在重要部署资本市场工作时,明确提出“激活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随后,中国证监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制定了专门的工作计划,并推出了一系列激活资本市场、提高投资者信心的政策措施。

三个多月来,投资、交易、融资、改革等几十项政策措施逐步实施,包括大力发展股权基金,从促进公开发行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市场投资生态、增加中长期资金引入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降低证券交易成本,同时降低证券公司佣金率。特别是优化IPO和再融资监管安排,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汇金公司持有四大银行股票,购买市场蓝筹股ETF,继续引导上市公司中期股息、股票回购和股东持股,符合市场关注,维护市场稳定,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广发证券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陈福认为,“活跃资本市场”再次被提及,并与“更好地支持扩大内需”有关

记者从接近监管机构了解到,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继续研究和论证尚未推出的政策措施,成熟和推出,并继续提高市场预期。此外,我们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继续研究和促进一些新的重要措施,指导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鼓励长期价值投资。

看点二:股票发行登记制度将深入实施

金融工作会议建议深化股票发行登记制度,加强投资方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枢纽的作用。

沈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枢纽作用的强调明确了资本市场在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金融工具和核心作用。资本市场创造了最丰富的融资工具和渠道,可以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资本市场也与居民、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相连,是促进各种利益协调的中心。充分发挥枢纽作用,要求资本市场在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同时,继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对资本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

市场普遍认为,促进股票发行和注册制度的深化是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枢纽功能的中心任务。随着新一轮以注册制度改革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张望军表示,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退市等基本制度,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更加完善和定型,增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包容性。同时,大力推进投资方改革,吸引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开辟痛点,引导社会保障、保险、年金等资金配置a股。不断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工具,提高投资交易便利性,营造“愿意来留住”的市场环境。

在“管理”方面,上述人士指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重点关注主要责任和主营业务, 一是坚持“零容忍”查处大案要案。结合全面实施注册制度的新市场形势,认真调查欺诈发行、财务欺诈、操纵市场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加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导公司欺诈、赞助承销、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严重失职,让坏人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是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责任制。推进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背信行为和第三方主体合作欺诈的追究责任。三是继续深化执法合作。进一步发挥公安检察机关派出中国证监会的制度优势,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执法合作,及时开展专项行动和联合监督,促进对若干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的快速调查。

看点三: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

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基本制度和机制建设,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再融资和并购机制,巩固和深化正常退市机制,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得更好、更强。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继续完善基础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个别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假离婚“绕道减少”漏洞,大股东集中大规模减少现金可能对股市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在规则水平急需补充,有序推进,弥补体系漏洞,收紧体系围栏。包括弥补“绕道减持”的规则漏洞,直接将减持与破发破净分红挂钩,从快到重严厉打击非法减持。

自2月以来,并购领域全面实施了注册制度。中国证监会优化了重大资产重组的识别标准,将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发行底价从市场参考价格的10%降低到10%,提高了双方的游戏空间,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中国证监会继续优化并购监管机制,延长了重组财务数据的有效性,适当提高了轻资产科技企业重组估值的包容性。

据了解,监管机构近期还将出台有针对性的可转换债券重组规则,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在研究和完善重组的“小型、快速”审计机制。并购政策环境将更加优化,资本市场并购的主要渠道作用将更加突出。

记者从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员处了解到,在吸引中长期资金方面, 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加强部门协调,发布资本市场投资改革行动计划,加强中长期资本引入,提高各种中长期资本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保险基金等中长期基金与资本市场保持良性互动。

具体来看,

一是促进股权投资空间的提高。年金基金股权资产投资上限为30%提高至40%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基金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股权资产投资比例,合理扩大投资范围和战略。

二是加强产品创新。支持基金管理人丰富产品体系,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创造更多适合各类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基金产品。

三是加强投资经营稳定性。以长期评估为重要起点,继续倡导各类养老金和保险基金建立3年以上的长期评估机制。近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定投资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评估通知,明确实施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三年评估机制,指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经营,更好地发挥中长期基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第四,促进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到全国,扩大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制度参与的便利性,畅通全过程服务环节,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研究建立个人养老金投资咨询制度。

第五,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制定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则,发挥专业买方的约束作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优化投资交易监督,促进专业机构投资经营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工具,创造有利于中长期资本市场的政策环境。

看点四:多措并举培养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行业机构内部治理,回归本源,稳步发展,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连平表示,未来可能会出台更多支持投资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政策,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在“可投资”的基础上,推动投资银行转变发展理念,提高价值发现、估值定价、赞助承销等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高质量的目标,发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加强监管,从制度规则、检查执法、市场约束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严格压实投资银行的核查责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作用。

接近监管部门指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促进证券基金行业加强“金融”使命,加快形成更有效的机构功能、更稳定的经营理念、更密集的发展模式、更健全的公司治理、更自觉的合规风险控制、更健康的行业生态、更深化的文化建设、更成熟的监管机制证券基金行业优质发展新模式。

在促进证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证监会将促进证券公司投资、银行、投资、研究的协调联动,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注册制度改革的能力,帮助建设为实体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接力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龙头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经营、并购、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引导中小型机构结合股东背景、区域优势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实现特色差异化发展。密切关注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合规建设,促进证券公司真正具备与注册制度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认真负责,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积极引导投资银行提高地位,将自身发展融入全国整体形势,充分发挥投资银行的业务功能,积极服务于高水平科技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的高水平循环。四是鼓励证券公司加强金融技术建设,提高交易服务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在线业务覆盖面,采取多种措施,方便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投资。

在促进基金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证监会继续完善制度机制,有效传递监管要求,引导公共基金行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配置更多资金,进一步支持企业在原创技术创新、“颈”等关键技术领域,更好地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大力发展股权基金,提高a股市场公开发行基金的持股比例,引导基金管理人关注长期趋势,保持专注,不断加强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巩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

同时,中国证监会将进一步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教科书式”监管模式和行业标准,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全面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渗透监管和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点。继续加强行业机构内部治理,进一步开展行业文化综合治理,在证券基金行业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信、利益、稳定谨慎、创新、合规、巩固行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基础,树立风险底线思维,始终“开放、清晰、管理”,坚决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看点五: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转让作为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今年债券市场改革的首要任务。10月20日,中国证监会制度明确了企业债券过渡期后的常规工作安排,各交易所发布了实际操作规则。在企业债券过渡期后的第一周,上海、深圳和北方交易所已被接受 16 发行人包括中国电力建设、北京国有资产、深圳地铁、广州地铁等企业,计划筹集资金金额超过600亿元,主要投资于新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轨道交通、经济适用房等行业。

同时,债券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今年1月至9月,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共融资9.9万亿元。其中,科技创新债券发行2559亿元;绿色债券(含绿色ABS)发行1268亿元;企业债券共发行269单,筹集资金3459亿元,主要投资于清洁能源、交通、新型城镇化等行业。截至目前,已上市REITS首发项目29个,扩招项目4个,募集资金超过1000亿元。

记者从接近监管机构了解到,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激发债券市场的活力。全面提高债券市场的运行活力和质量。加强债券市场投资端改革,促进银行机构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加强债券做市商队伍,稳步推进查询报价制度改革,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进多层次REITS市场建设,不断完善REITS市场体系规则,推动REITS市场优质扩容增类。落实REITS正常发行的“十二条措施”要求,促进优质项目供应,研究推出REITS相关指标和ETF产品,促进REITS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廉洁高效的债券审计登记制度。深化债券产品创新,优化监管服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债券融资的可用性和便利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房地产、城市投资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适应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继续重视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房地产企业股票债券融资渠道整体稳定,支持房地产企业正常经营的合理融资需求。坚持“一企一策”,稳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加强城市投资债券风险监测和预警,以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债务“防爆雷”为首要任务,努力保持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券商中国

相关阅读

本文股票发行登记制度将深入实施金融工作会议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