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核心观点

事件:2023年1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建设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主要目标涉及五个关键方面,有效支持航天强国的建设

该计划从产业链、科研力量、应用领域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未来的主要目标,以引领长三角区域空间信息一体化发展。该计划表示,要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和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制造能力,努力打造“上海星”和“上海箭”。考虑到G60星链产业基地于2021年在上海建设,计划于2023年投入使用,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卫星制造单价将继续下降,预计将实现卫星批量制造目标。在应用领域,空间信息已应用于移动卫星通信和精确的车载导航。未来,该计划将努力在治理、经济和生活领域创造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并扩大生活和消费应用。在产业生态方面,该计划希望支持一些民营“专业、特殊、新”的优势企业,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我们认为,这将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企业加入空间信息产业,帮助建设航天强国。

●关键任务涉及四个方向,十六个方案有助于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

该计划从基础能力建设、核心技术研究、示范应用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任务。在基本能力建设方面,本计划旨在提高火箭开发发射集成能力、商业卫星批量智能制造能力、地面站和终端系统独立能力和商业星座设计、建设和运营能力,这符合当前低轨道卫星星座的项目应用和建设趋势。在示范应用创新方面,计划实施数字转型示范应用,促进重点行业规模应用,发展公共消费,促进手机直接连接卫星网络,我们认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北斗3短报文本通信等新兴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空间信息示范应用创新将不断提高。

●空天信息加速融入生产生活,B到C端催生万亿消费市场

2023年5月,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23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空间信息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产业链不断扩大,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认为,随着低轨道卫星星座的全面建设和卫星数据消费市场的兴起,空间信息产业整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开始突破商业价值的临界点,显示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轨卫星6000多颗,其中通信卫星4600多颗,约占72%;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产值达到2794亿美元,在需求的牵引下,空天信息产业正在催生万亿消费市场。

投资建议:空间信息应用领域继续扩大,相关企业开始加快进入空间及其应用领域,空间信息产业正在加速形成。注重核心组合:海格通信、嘉园科技、航天宏图、思科瑞、成昌科技、国光电气、真镭科技、上海上海工业等。

地面设备及终端:海格通信、振芯技术;卫星数据应用:中科星图、航天宏图;

高精度时间频率:天奥电子;卫星载荷:上海瀚讯、佳缘科技、国光电气;

卫星装配试验:上海沪工、思科瑞、苏试验;

载荷上游元件:复旦微电、振镭科技、成昌科技、航宇微;

卫星运营及服务:中国卫通;卫星总装:中国卫星。

【方正军工李鲁靖】

相关阅读

本文上海促进商业航天发展建设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