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AMD推出了重磅AI芯片,挑战英伟达

周三,AMD(AMD)上涨1.77%,报告120.47美元。原因是新的MI300系列人工智能芯片,包括MI300A和MI300X芯片,以英伟达为主导市场。这些芯片比传统的计算机处理器更擅长处理人工智能培训中涉及的大型数据集。

本次新产品发布是AMD公司5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有望挑战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场的地位。

AMD发布的新芯片有1500多亿个晶体管。MI300X加速器支持高达192GB的HBM3存储器。

MI300X内存是英伟达H100产品的2.4倍,内存带宽是H100的1.6倍,进一步提高了性能。

与英伟达相比,MI300X新芯片的H100性能最多可提高60%。在与H100(Llama 2 MI300X的性能在70B版本的一对一比较中提高了20%。在与H100(FlashAttention 在一对一的比较中,性能提高了20%。在与H100(Llama 2 与8对8服务器相比,70B版本的性能提高了40%。在与H100(Bloom 与8对8服务器相比,176B的性能提高了60%。

二是市场规模猛增

AMD公司CEO Lisa Su表示,新芯片在训练人工智能软件的能力方面相当于H100。在推理方面,即软件投入实际使用后运行软件的过程,要比竞争产品好得多。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市场对高端芯片的需求量很大。这使得芯片制造商针对这个盈利的市场,加快推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芯片。

此前,市场预计2024年AMDMI300系列出货量约为30万~40万,最大客户为微软和谷歌。如果非受限台积电CoWoS产能短缺,英伟达已预订40%以上产能,AMD出货量有望修复。

AMD发布MI300X加速器消息后,英伟达股价下跌1.5%。今年,英伟达股价飙升,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但最大的问题是它能享受加速器市场多久。AMD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大型语言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内存,这就是AMD认为自己的优势所在。

三、AMDAI生态系统再次升级,ROCM备受关注

随着MI300的推出,AMD将与英伟达一起成为科技公司的“首选”。AMD产品对行业巨头、普通企业、OEM和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都很有吸引力.

海光DCUROCM生态优良,深算二号已经商用,可用于大型模型训练。深算三号研发顺利。AMD升级了其人工智能软件生态系统,在提高ROCM平台的性能和功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ROCM已融入主流PyTorch和Tensorflow生态系统。ROCM又称“类CUDA”(GPGPU)脱胎于AMD,兼容主流生态-开源ROCM(CUDA)GPU计算生态,支持TensorFlow、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如Pytorch和PadlePadle,适应主流应用软件。海光DCU生态优良,工具链完整。其第一代产品深度计算1号于2022年实现了商业应用,可用于大型培训。其主要客户是“新基础设施”项目、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如智能计算中心。海光与百度、阿里等龙头互联网厂商推出联合方案,打造全国软硬件一体化全栈AI基础设施。此外,海光DCU深算2号已于2023年Q3发布,并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同时,深算三号研发进展顺利。

四、让算力像水和电一样早日随时随用

《人民日报》于2023年12月5日发布文件,强调允许用户随时随地调用计算资源,降低使用门槛,扩大应用场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模型时代,对智能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长尾效应,如何使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够使用低门槛、包容性的计算能力成为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计算能力成为包容性公众的基本资源势在必行,预计将继续出台国家综合计算能力网络建设相关政策。国家计算网络建设重点关注四个重要方面:公共计算平台建设、计算调度中心建设、中小企业参与联合建设、计算能力与电力整合。

五、投资建议和投资标的

与AMD在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司包括文艺科技、百维存储、通富微电、元成股份和至正股份。这些公司在半导体、包装设备等相关领域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积累,可能与AMD在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发展有合作或竞争关系。这些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可能是AMD的补充或竞争,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其他:

国内计算能力和公共计算能力服务平台建设:海光信息、寒武纪U、云赛智联、高科技发展、四川长虹等;

计算能力调度操作:中科曙光、思特奇、中合科技、并行科技、青云科技-U等;

云厂商参与建算网:深桑达A、铜牛信息,首都在线,优刻得-W等;

计算融合:亚康股份等。

来源-海涵财经

相关阅读

本文AMD发布MI300X加速器 ROCM备受关注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