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
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规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继续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加快中国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和实施“两个不可动摇”的制度和机制,充分激发各业务实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深化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实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特殊化、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努力打破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规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二、简介
国有企业改革是实施加强和扩大国有企业政策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存和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扩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深入推进。它是促进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体系,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三、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放权(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改革以利润为中心,通过承认国有企业的独立主体地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减少了代理问题。然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仍然有限,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整为辅”的总体框架。国有企业的整体业绩在全国实施留利改革后有所提高,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国民收入没有增加,而是下降了。
两权分离(1985-1992年):承包经营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试图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资本利润率、利税率等指标的下降趋势未能逆转。由于合同期限短,缺乏外部监督,管理者容易出现短期主义行为,甚至侵蚀国有资产。
产权改革(1993-2002年):前两轮国有企业改革后,“所有者缺位”被公认为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建立“产权明确、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公司制改革、“抓大放小”战略和“三年脱困”工作的实施,改革不仅成功应对了外部冲击,而且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但由于监管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国有资产监管(2003-2012年):第四轮国有企业改革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重点,以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为核心。通过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督的责任主体,进一步加强了监督。在此基础上,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董事会制度、中央企业合并重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增长和国有资产的保护。
分类深化(2013年至今):十八大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改革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全面、最彻底的深化改革时期。改革首次定义和分类了国有企业的功能,围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形成了“1”+N最后,通过“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各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改革期间,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展望
在巩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这一趋势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以更大的努力和更实际的措施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为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促进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国有资产监管(20032012年)”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