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米造车,十年磨剑
2021年2月,美国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小米不太可能造车。
他们认为,如果一家科技公司决定制造汽车,它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大量的汽车基础技术投资和汽车人才招聘。但他们没有观察到小米集团的相关行动,这表明小米汽车制造的战略部署只是一个早期的考虑阶段。
此外,汽车制造本质上是重资产,这与小米的轻资产商业模式完全不同。毕竟,汽车制造比手机制造更复杂。在OEM供应链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小米必须投入大量资源,这是一个巨大的财务负担,会破坏小米的利润,影响主营业务。
花旗最终判断,小米进入汽车圈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与关联公司合作销售生态系统(即百度和阿里今天的汽车制造方式)。
事实证明,花旗错了。
雷军造车绝不是一时兴起。当他看到新能源着火时,他想分一杯羹。相反,当新能源汽车不着火时,雷军种下了造车的梦想。
2013年,雷军两次前往硅谷拜会马斯克,并试驾了Tesla。当时,他对电动汽车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回国后,雷军悄悄地做了几件事:
2014年,投资地图提供商凯立德。
2015年,投资蔚来。
2016年,投资小鹏。
2019年,小米与奔驰合作开发车内AI语音助手。
直到2021年3月30日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才宣布小米将亲自下场造车。
二、五大核心自研技术
本次新闻发布会主要是技术新闻发布会,但与此同时,雷军还预先发布了小米SU7,包括海湾蓝、雅灰和橄榄绿。性能方面,支持弹射启动,最高时速265公里,100公里加速2.78秒,100公里制动距离33.3m,转弯半径5.7m,自定义自动驾驶模式支持无限自由度,续航800公里。目前小米SU7已在小批量生产,但仍需攀爬,2024年正式发布。
技术1:电机电控
雷军介绍,小米超级电机项目,与世界顶级电机合作伙伴合作,决心做最快的电机,团队已经超过100人。
目前,小米超级电机有三种产品(包括实验室阶段)。小米超级电机V6和V6s相当于燃油6缸和大6缸,转速21000rpm,超过特斯拉。目前已批量生产,将在小米SU7搭载第一辆车。此外,现场还发布了小米超级电机V8s,雷军表示,其27200rpm转速,解锁了全球电机的巅峰性能,预计将于2025年上车。此外,雷军还介绍了实验室阶段的超级电机,转速可达35000rpm,采用小米预开发的激光缠绕转子技术。
雷军表示,小米必须在核心技术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电机电气控制领域的技术创新已申请155项专利,授权60项专利,小米电机也自行生产。
技术二:电池
在电池技术方面,雷军主要介绍了小米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CTB集成电池技术等,最大支持150kWh电源,CLTC电池寿命超过1200km。此外,小米和宁德时代花了两年时间克服了第一个电池倒置技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雷军表示,在电池安全方面,小米汽车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热故障安全标准,如14层核心物理保护,但也配备了小米24小时云协作安全预警系统,在电池安全测试方面,小米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时间是国家标准的96倍。
雷军介绍,小米建立了自己的电池组工厂,电池领域的技术创新,申请了132项专利,并授权了65项专利。
在耐久性方面,雷军表示,作为一辆纯北方汽车,小米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决心成为冬季电动汽车耐久性之王。通过强大的电池热管理技术,小米汽车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实现同一水平的最高耐久性,空调加热速度更快,充电速度更快。
技术3:大压铸
雷军介绍,特斯拉开启了大压铸时代,小米超大压铸达到了9100t最大锁模力,超过了特斯拉在美国工厂9000t的记录。
雷军还介绍说,小米全栈独立设计的压铸岛是一个“工业巨兽”,大小为两个篮球场。小米还开发了泰坦合金材料,这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大规模生产和自主开发合金材料的汽车制造商,30%的材料使用循环铝。
技术4:智能驾驶
在智能驾驶方面,雷军表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在2024年成为第一阵营。
小米坚持自主研发智能驾驶技术,雷军介绍,总投资47亿元,独家团队1000多人,测试里程1000多万公里,小米人工智能实验室拥有3000名人工智能工程师,自主研发底层算法,积极引进最新技术,如全面融入大模型。
例如,变焦BEV技术可以动态调整感知范围;超分辨率占用网络,增加超分适量算法,准确识别异形障碍,精度小于0.1m;大型道路模型可以实时生成道路拓扑,摆脱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
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三段小米智能驾驶测试视频,其中城市试点测试在小米科技园附近的晚高峰时段进行,对复杂路况进行了零监督;代理停车测试在东莞一家七层咖啡馆网络名人打卡。司机下车后,小米自己爬上了七楼的停车位,引起了现场的欢呼。此外,机械仓位停车是老司机无法停车的2.05m宽度停车位的极限停车。停车后,单边只剩下5厘米。
雷军表示,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小米智能驾驶平台采用了集端到端感知和决策算法于一体的大型模型,使大型模型能够实时观察和动态调整环境。该平台背后的计算能力由两个英伟达DRIVE组成 Orin芯片提供。智能驾驶也离不开强大的感知系统。小米配备了1个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技术五:智能驾驶舱
在智能驾驶舱介绍中,雷军更加自信,称这是小米擅长的,也是强大的能力。
例如,现在汽车中央控制屏幕上有不同的花朵和形式。由于良好的应用兼容性,小米汽车直接选择让高标准的小米超大平板上车。同时,还制作了56英寸的超大抬头显示屏和翻转仪表屏。此外,小米汽车第一排座椅的后部可以继续扩展两个小米Pad,磁吸后,可以立即联动轻松控制汽车。
智能驾驶舱的体验离不开系统和生态。雷军表示,小米今年10月发布的澎湃OS的所有技术优势都体现在汽车上,体验非常强大。因此,小米的“人车全生态战略”正式闭环。
例如,拥有与移动平板电脑相同的互动体验、移动汽车和机器的跨端无缝连接等,“这是我们的专业,不需要与他人相比,小米更强大的是生态。”雷军说。小米平板电脑的应用生态系统可以无缝上车,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也可以成为汽车和机器的本地应用程序,大米家庭的所有设备都可以感觉不到上车。此外,小米还为第三方创造了一个全面开放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对于非小米手机用户,小米汽车也开放了,小米汽车支持无线CarPlay、AirPlay,还支持iPad上车控车。雷军说,苹果用户开小米车也应该有很好的体验
三、小米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合作1. 已获得定点项目/供货
拓普集团-- 空气悬架系统已获得小米正式定点
模塑科技-- 持股比例49%的子公司北汽模塑是小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华域汽车-- 为小米等相关车型提供配套供应,其中华宇三电已成为压缩机的指定供应商
星源卓镁-- 为小米开发镁合金支架产品
鹏翎股份-- 与小米汽车建立定点项目,合作进展良好,项目稳步推进
常熟汽饰-- 获得小米汽车项目定点,为未来获得更多智能驾驶舱业务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纽泰格-- 取得小米MS11的项目定点
海泰科-- 汽车注塑模具已应用于小米汽车
富奥股份-- 小米汽车驱动螺栓项目于2023年上半年获得
奥特佳-- 为小米汽车提供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积极开展空调压缩机业务
万向钱潮-- 为小米汽车提供等速驱动轴产品
泰德股份-- 与小米汽车的电动压缩机轴承项目正处于积极开发和验证阶段
2. 已开展业务合作
银轮股份-- 2022年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
一汽富维-- 已进入小米汽车供应商系统,多家分子公司已进入小米汽车采购小组,但尚未获得零部件订单
祥鑫科技-- 与小米汽车建立合作关系
保隆科技-- 与小米汽车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凯众股份-- 与小米汽车同步开发减震产品,参股公司炯毅电子与小米汽车同步开发在线控制动产品
均胜电子-- 与小米汽车有关的业务合作
华阳集团-- 与小米汽车开展相关业务合作
奥联电子-- 2021年进入小米汽车供应商系统
3. 正在积极接触中
华达科技-- 积极跟踪和对接小米汽车
中捷精工-- 积极与小米汽车合作
圣龙股份-- 积极跟进小米汽车新能源项目开发
铁流股份-- 子公司盖格新能源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早期技术交流
瑞鹄模具-- 与小米汽车接触
博俊科技-- 与小米汽车仍有接触,部分产品通过tier1客户间接供应小米汽车
4. 潜在受益供应商
无锡振华-- 2022年10月,廊坊振华全京申成立全资子公司,完善京津冀汽车产业战略布局。随着小米汽车在北京的落户,预计将为小米汽车提供相关配套设施。海涵财经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小米SU7已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目录”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