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事件:

  12月28日,小米集团召开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和小米su7预发布会。

  点评: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令人惊讶。12月28日,小米集团召开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和小米su7预发布会。小米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的核心制造技术,包括电机、电池、热管理、综合压铸、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等。在电机技术方面,小米和汇川技术联合开发了小米超级电机V6、V6s、V8s。V6/V6s设计速度可达21000rpm,峰值功率可达275kW,已实现量产上车,V8s设计速度可达27200rpm,预计2025年量产上车。在电池技术方面,高配置车型采用宁德时代800V三元麒麟电池,采用CTB集成电池架构、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电池倒置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电池安全。雷军说,小米将建造自己的电池组工厂。在热管理技术方面,小米采用自主研发的双模热泵和三热源逐步加热技术,有效提高了冬季车辆的里程。在综合压铸技术方面,小米建立了两组9100T综合压铸岛单元,采用自主研发的铝合金材料和车身后底板综合压铸成型,有效提高了车身刚度,降低了成本和效率。

  全栈自主研发智能驾驶技术,采用主流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方案。小米自主研发的BEV算法可以实现感知范围和动态调节功能,动态调节停车、城市道路驾驶和高速公路驾驶的感知精度和感知范围。引入超分矢量算法的小米占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异形障碍物的准确识别。在硬件方面,智能驾驶模型将配备128线程集成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组、3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英伟达DRIVE,计算能力可达508TOPS Orin芯片。雷军表示,预计2024年底将开放100个城市NOA,进一步增强小米汽车品牌的智能驾驶属性。

  配备小米澎湃OS,完成人车全生态系统闭环。在智能驾驶舱方面,小米第一款小米SU7采用16.1英寸中控屏+7.1英寸仪表屏+56英寸HUD方案,整体造型相对简单。小米Pad可以扩展到前排座椅的背面,实现整体五屏联动。与此同时,驾驶舱配备了骁龙8295旗舰级驾驶舱芯片,AI计算能力可达30TOPS。智舱软件端配备小米自研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使小米澎湃OS形成人车全生态操作系统闭环。小米澎湃OS与主流车载应用、平板应用、移动应用相兼容,与小米其他产品紧密相连,完成小米生态系统的完整闭环。近年来,华为、魅族、小米等消费电子制造商依托消费电子市场研发、产品研发、通信等优秀经验,进入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汽车互联网等汽车智能轨道,与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领域领先零部件企业深入合作,实现消费电子与汽车智能制造的有机结合,促进汽车行业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投资建议: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形成了高性价比、高品质的品牌属性。新能源汽车轨道的转型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和潜力,通过自建生产工厂和核心技术的高度自主研发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预计产品定价将继续具有成本效益。在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德赛西威(002920)在智能驾驶和线路控制动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伯特利(603596)等。;华阳集团(002906)在驾驶舱控制和智能驾驶舱领域全面发展;已经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的拓普集团(601689)、汇川技术(300124)。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能源汽车销售低于预期风险;智能驾驶推广低于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东莞证券

相关阅读

本文小米集团召开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