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明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刘晓龙就2024年市场、医药、军工等行业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
2007年至2017年,刘晓龙在广发基金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再到投资总监,管理规模最高达近400亿元。他的代表作广发行业多次获得金牛奖。
2017年“奔私”后,聚明投资旗下规模也迅速突破百亿,成为知名百亿私募之一。
在这次分享中,刘晓龙首先回顾了自己2023年的经营情况,并反思了当时对经济和市场的乐观预期。
从2024年的展望来看,刘晓龙表示,首先,尽管美国经济正在下滑,但在库存调整变量即将结束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对出口产生太多的怀疑。
两个真正重要的风险点,一个是国内消费,另一个是房地产。
就股市而言,刘晓龙表示,考虑到美国降息、熊市持续时间过长、国内企业在各个方向取得进展等三个因素,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预测,他倾向于在2024年获得A股和港股的正回报。
1.从上海样本来看,房价大幅下跌的过程可能已经结束,
有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楼盘,它的价格其实已经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参照其他国家房价下跌幅度,
事实上,大多数经济体也在20%-40%之间,所以我们现在可能有30%或40%的地方跌得更多,20%的地方跌得更少。
对于大经济体来说,我们的房价在一个周期内下跌,时间可能不够,但空间基本相同。
2.这些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代表了最真实的刚性需求,本质上他们的需求相对稳定。
而且他们目前的估值其实是价值股的估值。
事实上,一些公司的回购+股息比例也很高。
因此,我认为他们本质上也慢慢地被认为是一种高股息资产。
3.去年,美国的利率仍在上升,但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利率的拐点应该出现了。
第二,熊市已经足够长了,情绪绝对是冰点,这应该是我17年来最悲观的情绪阶段。
第三,全球经济在许多方面没有变化,我们继续在电动汽车、光伏、创新药物甚至半导体方面取得进步。
基本盘还是稳定的,所以如果非要拍脑袋的话,我更倾向于2024年,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年线都可能是红色的。
2024年的两大风险点:
国内消费和房地产
虽然我们在2022年底避免了光伏、社会服务、军工等可选消费,但对经济复苏的乐观态度导致了我们整体组合的高度经济暴露。
突出的表现是我们配置的互联网比例比较高。
第二,我们在港股的比例也比较高。
我每年都拿我的结果和公开发行的中位数比,最后的结果是,2023年基本上和公开发行的中位数差不多。
这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糟糕的年份,就是这样的结果。
对于2024年的展望,我捡起更重要的东西。
两个更重要的,
一是国内消费,
一是房地产。
消费的欲望
和能力不足
第一个是消费,其实是2022年,到了2023年,尤其是下半年,血崩突然开始。
我们看,免税客户单价其实也在下降,
最接近刚需的餐饮服务业的价格受到很大影响,包括去年非常强大的医疗美容。
再比如白酒,除了飞天茅台的价格维持之外,其他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或倒挂。
我一直说,两个家庭表的转换是同时发生的。
第一个是资产负债表,因为我们知道全国有350万亿房地产,这是家庭的总资产。
其中,38万亿居民的贷款,如果这350万亿集体下降20%,基本上代表了70万亿资产的消失。
但是38万亿的贷款,债务还在。
因此,你的资产负债表会有很大的心理冲击。
第二,当发生类似通缩的情况时,链条上所有环节的利润都在缩小,所以各行业的降薪其实都在过程中。
这会影响家庭当前的现金流量表,进而影响消费欲望和能力。
例如,2022年出生的长期问题是956万,
在2023年,我看到媒体报道不到800万,这样的话,其实人口基本上比2017年减半,
也就是说,再过六年左右,小学一年级的入学人数就会从1700万下降到900万,基本上就是拦腰。
因此,相关的消费行业和服务行业,其模型要做大的调整,这一点就不赘述了。
房地产竣工端
风险依然存在
另一个是房地产,这实际上是去年影响最大的因素。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情况是,销售额已经从18亿的高点基本下降到今年的11亿左右,
但若从月度来看,可能会下降更多,可能会下降50%左右。
这是销售。
2019年新开工是22.7亿平方米,这是最高点,
预计2023年9.3亿平方米,下降59%,已超过1990年日本新开工下降率-57%。
我们看工程机械,
2023年挖掘机销量较2020年高点下降70%以上,仅用了三年左右,我国经济体调整波动较大。
以挖掘机为例。美国和欧洲的波动约为3-5点,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波动约为15%。
我们连续两年下降了40%或50%,最终的结果是比高点下降了70%。
我觉得新开工几乎没有下滑空间,已经到了很低的位置。
但现在,房地产的最后一个风险点是竣工。
接下来要保交楼的,应该是一些比较硬的骨头。
第二,从征地到开发2、三年时间,现在有这样的经济下行情况,可能会拖得更久。
但从2024年开始,很有可能会经历一个竣工端的下降周期,
因为最后要交付的房子也是你前面拿的地,现在拿的地越来越少,最终会有这样的下降。
这是目前的风险。
其相关的房地产产业链,包括建筑材料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
但需求方也可能面临这一冲击。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建材企业开始先走出去,开始在东南亚开公司,开拓海外市场。
这是目前房地产面临的状态。
按照统计局的说法,房价下跌不多,基本上高点下跌了8.4%。
根据贝壳数据,由于它拥有最完整的二手房数据,其高点下降数据为11月底的17%。
我们自己的体感,或者说我们小范围的样本研究,大概在20%-30%之间。
我们整合了大约一、二、三线城市,其中大部分应该在这个范围内。
从上海的样本来看,相当一部分急剧下降的过程可能已经结束,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我们熟悉的房地产,其价格实际上已经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
我们参考其他国家房价的下跌,
事实上,大多数经济体也在20%-40%之间,所以我们现在可能有30%或40%的地方跌得更多,20%的地方跌得更少。
因此,我认为,对于大经济体来说,我们的房价在一个周期内下跌,时间可能不够,但空间基本相同。
有持续下行的经济
但没有股市一直在下跌
回到市场本身,一些约束对市场本身的运作越来越有利。
一是跌得够长。
这是我工作17年来最长的熊市。
基本上我们可以从2021年3月开始计算,2月18日市场见顶,下个月基本三年。
上一轮比较长的是2011-2012年,大约6个季度,一年半,
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年内完成的,所以这次是最长的。
沪深300指数自2002年编制以来,连续三年首次出现沪深300指数负线。
自1964年恒生指数开始以来,连续四年首次出现负线。
之前连续三年有两条阴线,但这是第一次连续四年。
我们也看到了整个估值。
创业板的市盈率应该是历史的最低估值。
万德全A的P/B创造了历史最低估值,基本上与历次底部相同。
正如刚才提到的,2023年是世界上表现最差的资产,基本上是过去三年世界上表现最差的市场。
俗话说,可以有持续下跌的经济体,但没有股市一直在下跌。
因此,它的周期越长,实际上表明整个市场的反转越来越近。
二是全国全社会投资回报率全面下降。
我们需要看看真正的回报率。例如,在美国,你把它存入银行,因为过去一个月利率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你可以在5:00存款,5.5%甚至6:00,但你的通胀超过3:00。
因此,你的实际回报率大概是二点几。
在中国,通货膨胀基本上是负的或零的。
我们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一年期大约是几点。
因此,美国的真实回报率可能更高。它有两点,我们大约有一点。
再看沪深300,其股息率,
不管它的股价涨跌,我们都要看现在的时点,
该公司去年一年分配给股东的现金,其平均股息率为2.43%,平均加权率为3.53%。
加权平均更合理,
也就是说,如果市值大,你可以多买,如果市值小,你可以少买。如果你持有一年,它会给你3.53%的钱。
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资产,因为沪深300里不仅有茅台、银行,还有宁德时代等公司。
其长期持有绝对优于定期存款,
您还应该考虑到,整个社会的整体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的底部。
因此,它相当于一个有期权的债务。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你从沪深300中获得的BP比一年级定期存款高200个。
第三,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在许多方面没有变化,我们继续在电动汽车、光伏、创新药物甚至半导体方面取得进步。
制造业的企业家大多没有躺下,还在做事,还是该做什么。
基本盘还是稳定的,所以如果非要拍脑袋的话,我更倾向于2024年,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年线都可能是红色的。
换句话说,持有股票的人,持有基金的人,2024年赚钱的人比赔钱的人高。
创新药出海
收到里程碑式的付款
关于这个行业,我简单介绍一下,看到一些变化。
从过去一年多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许多企业,
他们把自己的创新药卖给全球巨头,把自己的海外销售权卖给这些巨头。
收到这样一些里程碑式的付款,不再是以前罕见的一两千万美元,开始出现几亿美元的付款,这才是真正收到的钱。
它的优点是,在美国,你可能会卖同样的药,因为它是另一个系统。
虽然海外的数量可能相对较少,但它可以赚很多利润。
我们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做这件事。
这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变化。
也许只有在三期数据的过程中,它才会将其未来的收益权卖给全球制药公司,并以全球估值的方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变化。
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
推动产业链繁荣
第二个,2022年以后,中国几大跨境电商龙头、SHEIN、Temu确实创造了不小的奇迹。
他们的崛起使得相当多的中国OEM企业能够以品牌的方式直接在美国销售自己的产品。
说白了,美国人和欧洲人以前买东西,要么去亚马逊,要么去沃尔玛。
现在,我们的电子商务给了他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你可以在SHEIN和Temu上选择你喜欢的东西。
在你下订单的那一刻,在中国东莞或广州的工厂生产。
业内讲述的真实情况是,
我中午12点在美国下订单,2点生产衣服。三个小时后,我被运到广州的白云机场,15个小时后运到美国,剩下的时间是通过邮政在美国分发。
过去,制造商首先要预测货物能卖多少,把货物放在美国本土。
在美国消费者下单后,他们会在几天内运送他。
这件事现在是通过如此高效的生产和运输链条来完成的。
这一变化实际上带来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
无论是国内物流企业,还是美国海外仓库,还是美国通关等服务,
在整个环节中,我们采访了大约十几家企业,这种繁荣是真正的。
自然,它也面临着美国政府在做大之后是否也会管理的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企业的崛起实际上有助于减少全球通货膨胀,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真的有很强的能力,在这样一种国内需求低迷、世界不太和平的状态下,
他们探索了一些新的商业链接和模式,并迅速做了很多。
因此,避免与房地产竣工链有关,在总消费和可选消费相关的一些领域,在中国保持优势的一些领域,
过去一年基本面见底,未来可能会有所增长,幅度可能不高,
因为目前的估值补偿已经足够了,但只要你能增长,
所以我们相信,在全球无风险收益率开始下降的背景下,应该会有好的收益。
问答部分:
团队增加了
偏离周期性行业的研究力量
问:我们站在新的一年里,也想请大家分享一下,公司的投资研究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刘晓龙:我们增加了一名基金经理,但没有公开募集资金。
我们也离开了两名研究人员,但我们可能会增加4名研究人员,所以我们的整个投资研究团队现在大约有20人。
然而,我们并没有强行匹配一些行业,在部分周期的行业增加了一些研究人员,使整个行业更加平衡;一些股票行业必须看起来。
过去,我们说有些行业没有大的增长,比如高速公路、出版、低增长,或者没有增长。
我们以前有很多行业都有很高的增长,所以我们不喜欢这些东西。
假如经济总体上没有增长,那么大多数行业都会像美国一样回归,个位数增长。
在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嘲笑其他行业的增长,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重新开始审视。最好不要下降。此时,我们应该从中间找到真正有竞争力的阿尔法企业。
第二,我们现在有一个基金经理,两个研究人员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美国的相关资产。
这可能是我们的变化。我们没有说我们现在必须大规模配置美国股市。
在认真研究a股市场四年后,我开始尝试在市场上投资。
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
这是过去整个投资研究团队的变化,现在整个团队越来越稳定。
互联网企业
有高股息资产的一面
问:你觉得港股最后一个问题怎么样?
刘晓龙:我刚才说的是,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我都会自己拍脑袋。我认为2024年的年线应该是红色的。
恒生科技作为中间跌幅最大的资产,我觉得应该和港股整体走势没有太大区别。
事实上,恒生科技的大部分股票已经成为价值股或高股息股。
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股息,他们做回购,
如果你加上这些,他们回购+分红的比例其实已经很高了,很多已经是标准的高股息了。
只是说有些公司,大家都觉得你现在的竞争格局不稳定,比如电商,
有些人可能面临整个经济低迷,需求方面会有问题,但如果经济低迷,谁不会受到影响呢?
这些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代表了最真实的刚性需求,本质上他们的需求相对稳定。
而且,他们目前的估值实际上是价值股的估值。
事实上,一些公司的回购+股息比例也很高。
本质上,我认为他们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高股息资产。
所以我对这个比较乐观。来源-六里投资报告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刘晓龙:美国降息、熊市持续时间过长、国内企业在各个方向取得进”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