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回速归!
1月25日,A股市场走出了长期未见的强势市场:上证指数大幅上涨3.03%,收复2900点,深证综合指数上涨2%,创业板指数上涨1.45%,北证50指数上涨0.61%,市场上4800多只股票走红,100多只股票涨停,北上基金净买入63亿元,交易量扩大至近9000亿元。它一扫过去的衰落,直接摆出了暴力做空的姿态,让已经疲惫不堪的投资者眼前一亮,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板块层面,最耀眼的是央企国企聚集的“中字头”。Wind中船指数上涨7.71%,中央企业指数也上涨6.82%。它们无疑是推动市场全天强劲飙升的核心力量。在100多只涨停股中,大部分都与中国联通、中粮资本、中国出版、中钢国际、中青旅等“中文字头”或“国企改革”有关,甚至市值万亿的中国石油也很少涨停,霸气可见一斑。
为什么“中字头”引领市场?
在新闻发布会上,1月24日,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市值管理进入企业绩效考核,引导企业负责人更加关注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应用市场持有、回购信心、稳定预期,增加现金股息,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受此影响,当天“中文”集体变化,带领市场走出极限深V,第二天进一步延续了主题的强度。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板块的市场价值和权重并不小,可以掀起交易潮,必须是强大的大型基金集体底部干预,足以突出大型基金对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板块投资价值的认可,这也使市场对其有更高的期望。
当然,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逻辑,我们不妨讨论一下。
从基本面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说是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柱,在关键领域和部门处于主导地位。在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约占27%,市值普遍较大。主要分布在煤炭、石化、电力、运输、钢铁、通信、军工、房地产、银行等行业,堪称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虽然长期以来,许多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因经营效率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意识薄弱而备受争议,但多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并多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做出重要的战略部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2年底,经过“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央企国有企业所有权混合改革、股权激励计划、资产重组注入上市平台等改革行动迅速推进,央企国有企业从治理到经营能力,到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行动完美结束,也使央企国有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自2023年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多次重要会议反复强调,“更加重视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努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加强战略支持”,“注重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资产回报率,重点完善机制,重组整合改革任务”,“针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等。
在前两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再次提出,在“推动中央企业将上市公司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市值管理效果纳入企业负责人评价”,这不仅是中央企业评价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有助于促进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在市场价值方面更加积极,必然包含重大投资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估值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仅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包括公共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等),而且低于所有a股。从客观情况来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估值确实具有很强的修复动力,原因有三:
首先,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利润稳定性。
近年来,我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上市公司的经营一再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特别是2022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逐渐增加,导致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面临压力。此时,盈利能力稳定的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民营企业,更稳定,突出了中央企业优秀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真正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一般来说,高ROE企业应享受更高的估值,但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估值水平长期低于私营企业,表明目前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估值没有充分反映其价值,被低估,需要修复。
二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凸显了央企和国有企业的价值。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日益突出,各种风险和挑战加速积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此时,通过提高“内功”,增强经济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将是我国应对外部环境、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向。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天生承担着重要使命,必然要发挥关键作用,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过去两年的多次声明中,我们也能真正感受到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厚望。
三是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我国国有资本运营与财政密切相关,目前国有资本运营仍是财政“四本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过去两年房地产市场意愿低迷的情况下,地方财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中长期来看,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此时,推动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估值的上升势在必行。根据公开信息,中国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为数百万亿元。在此基础上,促进其估值修复。即使在很小的范围内,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弥补地方财政具有积极意义。
由于上述原因,市场普遍认为,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将继续带头承担大型企业现代产业链的“长链”,加强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不断加强竞争力,越来越强大,进入世界级企业,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同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回购、股息等方式得到更好的回报。随着各领域一系列资产经营重组整合的实施和市值管理的不断推进,中国央企和国有企业的优势资产有望实现进一步的价值重塑。
一般来说,由国家意志驱动,涉及范围广,主题板块容量足够大,基本面稳定良好,央企和国有企业确实有机会继续表现。特别是在整个市场持续了几个月的下跌之后,许多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目标已经回调到位,整个板块在昨天的市场上涨中与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共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市场触底时,与市场共振的板块是最值得持续关注的,如2022年4月底的新能源,以及2022年11月初的信贷创新,都是在市场触底之日共振市场,并在随后的一波大规模上涨板块。假如目前a股已经明确见底,那么共振的央企国企很可能会有不小的投资机会。
在具体配置方面,在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布的众多行业中,估值低、近年来ROE增长率大的行业有望充分受益于煤炭、石油石化、通信、建筑装饰、银行、军工等国有企业改革。此外,在“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基调下,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日益突出。作为国家最可靠的依靠力量,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未来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的信贷创新、电力、高端制造等行业也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要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包含的信息或意见只是意见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特别注意外,本文的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傅一夫创作,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上一篇:严为民:熬过来,干就行!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牛回速归!为什么“中字头”引领市场?”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