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中国证监会对上海思尔芯科技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国微思尔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尔芯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板首次上市过程中申请欺诈发行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本案是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后查处的第一起欺诈发行案件,未登记。
同时,中国证监会还查处了多名招商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等违法行为,依托刑事问责、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和内部问责进行立体处罚。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认为,金融监管机构坚持“零容忍”,有效打击欺诈性发行等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任和参与。对各种参与欺诈的主体的整体责任,让它不敢再做了。
思尔芯因欺诈发行被罚400万元
2021年8月,思尔芯提交了科技创新板首发上市申请。中国证监会作为首发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企业,于2021年12月对其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涉嫌虚增收入等违法事项。2022年7月,思尔芯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中国证监会对其涉嫌欺诈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审理。经中国证监会调查,思尔芯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制了重大虚假内容,其招股说明书第六节“业务与技术”、第八节“财务会计信息与分析”涉及财务数据虚假记录。2020年,虚假营业收入总额为1536.72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1.55%,虚假营业收入总额为1246.17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118.48%。
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思尔芯处以400万元罚款;时任思尔芯董事长黄学良、时任思尔芯董事、首席执行官、总经理Toshio Nakama分别被罚款300万元;林凯鹏,时任思尔芯董事、资深副总裁,时任思尔芯董事、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熊世坤分别被罚款200万元;时任思尔芯首席财务官李雄被罚款150万元;时任思尔芯监事会主席杨录被罚款100万元。
中国证监会表示,注册制度的实施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行和上市条件更加多样化和包容,发行和上市的整个过程更加标准化、透明和可预测。然而,注册制度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在给予市场选择,加强市场约束的同时,审计检查和法律约束也将更加严格。
中国证监会强调,下一步将全面实施 ,依法严厉打击证券违法活动,进一步加强新股发行领域的现场检查、现场监督、检查和执法,巩固发行人信息披露责任和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坚持“申报就是责任”,即使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也要查到底。中国证监会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金融欺诈、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许多员工因非法炒股受到严惩
同日,中国证监会还报告了对多名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等违法行为的处罚。
中国证监会表示,组织检查执法和日常监管力量,重点查处了招商证券多名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等违法行为。依托刑事责任追究、行政处罚、行政监督措施和内部责任追究,立体处罚。
一是对63人进行行政处罚,共罚款8173万元,禁止一人进入终身证券市场。二是将涉嫌内幕交易的一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对46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拟对3人认定为不合适人选,对5人进行监管谈话,对38人发出警告信。第四,对员工管理责任投资证券,责令增加行政监督措施的合规检查次数,公司董事长发出警告信,两名合规董事采取行政监督措施,督促投资证券启动内部问责,采访相关违规人员,落实问责全面覆盖。
《证券法》的基本要求是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严厉打击证券从业人员非法买卖股票。2019年至2023年,共查处员工非法炒股案件67起,对139人给予行政处罚,努力构建“不敢、不能、不想”非法炒股的长效机制。
中国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系统思维,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继续加强机构监督、行为监督、功能监督、渗透监督和持续监督,并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制定依法打击证券从业人员非法股票整改工作计划,巩固机构主要责任,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内部监测、自检整改和问责机制,实施合规管理,实现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整合垂直管理,证券监督管理局将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完善从业人员投资行为管理规则,督促机构完善投资申报、审查、监控、处罚等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投资行为管理机制,进一步堵塞证券从业人员监督制度和实施漏洞。二是加强监督执法。对违法行为“暴露”,对控制不力的机构严格追究责任,加强违法人员的三维处罚制度,建立“处处违法有限”的处罚机制,加强违法行为的通知和警告,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三是继续净化产业生态。坚持“两个结合”,深入开展产业文化建设综合治理,督促机构认真做到“不逾越底线,不盈利,不急功近利,不脱现实,不胡作非为”,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完善员工执业行为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建立健全员工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加快员工管理“严格”氛围的形成。
维护市场公平监管“长牙带刺”长期以来,中国证监会一直“零容忍”资本市场的违法行为。自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以来,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欺诈发行、财务欺诈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打击,继续净化市场生态,提高上市公司的可投资性。近三年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397起,同比增长近20%,行政处罚523起,涉及1932名相关负责人。168人采取市场禁令措施,将116起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加快“优胜劣汰”。
特别是对欺诈性发行和财务欺诈行为的全面“零容忍”打击,中国证监会多次表示,将坚决阻止发行和上市的“疾病突破”,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钟辉勇表示,坚持“零容忍”执法对“活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提高市场公平性,坚持“零容忍”,可以有效打击资本市场的各种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任和参与度。二是提高市场透明度。严格执法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根据更准确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第三,稳定市场秩序,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有助于防止市场波动和系统性风险,为投资者创造更稳定、更可预测的投资环境。第四,促进市场的成熟发展。严格的监督执法不仅可以吸引更合规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市场,还可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符合国际标准,提高全球竞争力。
《证券时报》·证券公司中国记者了解到,中国证监会将从提高发现能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责任调查、突出防御结合等方面,不断根除欺诈滋生土壤,有效维护市场诚信基础,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完善线索发现机制,全面利用现场检查、年度报告监督、舆论监控等多元化线索发现渠道,加强对涉嫌欺诈发行和财务欺诈线索的调查,坚持出现、早、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对有关违法案件,不仅要充分利用行政处罚的“财产处罚”和“资格处罚”,而且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和合作,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和个人移送刑事责任。同时,继续推进完善民事赔偿机制,对投资者进行实实在在的赔偿。坚持“一案多查”,全面查处有关中介机构,加大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督促其履行“看门人”职责。注重惩防并举,推进建立多部门联合防范打击财务造假的正常化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运行的积极引导,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券商中国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中国证监会严厉打击证券从业人员非法买卖股票”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