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红色的2月刚刚过去,春节只有15个交易日。在此期间,上证综合指数走出了罕见的8连续上涨,市场信心触底。

在宽基指数方面,万得全A全月上涨9.67%。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和中证2000指数分别上涨9.35%、13.83%、11.69%和5.97%。在行业层面,31个一级行业都有所上升。其中,通信、计算机、电子板块领涨,涨幅超过15个百分点;环保、建筑装饰、房地产、纺织服装涨幅低于3个百分点。市场关心反弹能否继续?预计哪些板块将领涨?回顾2月份的市场,主要表现为超卖反弹。TMT板块前期跌幅最大,反弹力度最高。中特估也是一条重要的主线,全月涨幅8.19%,虽不显眼,但胜于稳健,年内涨幅9.16%,遥遥领先。就3月份而言,市场关心反弹能否继续?预计哪些板块将领涨?结合市场情况,第一波超卖反弹已经结束,上证指数回到3000点左右,年内收益回正。连续上涨后,利润板块开始抛售,近期市场波动性增加,成交量也在扩大。市场关心反弹能否继续?预计哪些板块将领涨?经过内部调整,市场是继续上涨还是开始下跌,取决于基本面预期是好是坏。就3月份而言,市场将看到2月份经济数据的公布,也将看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公布。结合春节期间的消费、旅游等数据,经济数据可能会继续复苏;预计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将于3月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会议上发布,年增长目标概率约为5%。与过去两年年均4.1%相比,增长率明显提高,提振了市场信心。在政策方面,结合去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薄弱、风险风险仍较大”,以及“稳定改善、促进稳定、突破、更有利于稳定预期、稳定增长、稳定就业政策”,预计将出台密集的刺激政策。在持续改善的经济数据、略显积极的政策目标和刺激性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预计将在3月份继续改善,为a股继续反弹奠定基础。在资本方面,市场流动性正逐渐好转。一方面,市场复苏将带动高风险偏好资金回流股市。以两融资金为例,春节过后,两融余额触底反弹,截至2月28日,两融余额1.48万亿元,平均担保比例为252.9%。与担保比例的快速回升相比,两融余额的回升滞后。目前,与前期低点相比,两融余额仍有500多亿元的差距。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上升,两融余额有望继续上升。市场关心反弹能否继续?预计哪些板块将领涨?看看外资,已经连续五周净流入了。1月22日至2月底,累计净流入777亿元,成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在全球分散风险需求下,a股作为全球股市估值萧条,对外资仍有吸引力,目前市场仍处于上升趋势,外资仍有可能净流入。另一方面,在3000点左右,中长期资金也将保持流入。短期来看,上证指数从2635点到3000点有一定的调整压力,但从长远来看,3000点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入点。对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而言,目前的位置仍是配置窗口期。此外,RRR降息和社会金融超出预期后,宏观流动性相对丰富。在市场风险偏好反弹的背景下,宏观流动性将部分转化为股市流动性,帮助市场继续上升。总体而言,3月份的a股市场仍值得期待。从领涨主线来看,中特估和TMT有望继续领先。年初至2月底,中特估指数上涨9.16%,跑赢万得全A指数13.3个百分点。在很大程度上,资本追求中特估,追求高股息。股息率与股价上涨成反比。许多投资者担心中特估行业的吸引力下降,上涨疲软。这种担心有点早。一方面,在a股整体熊市环境下,中特估计超额回报,但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股息率仍具有吸引力。以中国证券交易所股息指数为例,目前的股息率仍高达5.44%,在降息环境下仍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同时,在以投资者为导向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继续提高股息和回购是趋势,这将有助于股息率的持续提高。另一方面,除了股息率外,中国特别估计的吸引力还在于中央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并购重组和运营效率的提高。这方面的逻辑才刚刚展开,还有很大的演绎空间。由于上述原因,中特估板块对中长期资金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资金涌入的背景下,中特估市场尚未结束。再看TMT板块,本质上是AI市场的延续。人工智能正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想象空间巨大,是一个极好的炒作主题。2月初,ChatGPT发布视频大模型Sora,虽然国内没有竞争产品,但Sora概念股大幅上涨,推动TMT板块全面上涨。3月份,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新质量生产力,预计将出台有利的政策。目前TMT板块年内收入仍为负,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市场演绎都没有结束。红二月刚过去,红三月扑面而来!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要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包含的信息或意见只是观点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宏言原创,为“薛宏言微语”

相关阅读

本文市场关心反弹能否继续?预计哪些板块将领涨?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