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在沪深京三大交易所上市的5361家公司分别披露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超过一半的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4055家公司实现了利润。然而,就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而言,同比有所下降。通过这些简单的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实体经济普遍处于温和复苏阶段,也面临着明显的困难。 在交易所及相关板块,主板与北交所的营业收入有所下降,而科技创新板与创业板则有相应的增长。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四个板块都在下跌,其中北交所和主板大幅下跌。这种情况与人们最初的估计不同。我记得春节前后,许多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是主板上的大盘蓝筹股,认为它们有稳定良好的回报。相反,他们不同意微盘股和主题股,认为其业绩可能相对较差。然而,第一季度实体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传统产业集中了更多的蓝筹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似乎加快了。此外,虽然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具有“专业化、特殊化、新”的色彩,但去年的快速扩张和相对较低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虽然以交易所和板块为维度的分析相对粗糙,但仍可以大致描述今年市场运作的一些特点,为投资者掌握热点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 事实上,在4月底的反弹中,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创业板的趋势明显强于主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这表明投资者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并反映在具体的经营行为中。 如果从行业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金融、房地产、建材、采矿等重要领域的增长率主要导致主板收入增长缓慢,这无疑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自去年以来,当股市下跌时,许多人把资金投资于所谓的“低波高息”市场蓝筹股,这应该是合理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实体经济的整体表现相对疲软时,金融业不可能继续保持强劲,银行坏账率的上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今年继续投资这类品种要谨慎。至于房地产行业,去年的运营环境遇到了困难。随着政策的调整,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明显改善。这种情况能否反映在公司的业绩上还有待观察。但股市有时反应比较先进,在第二季度开始时,相关板块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今年第一季度,电子设备、轻工业制造、运输等行业净利润增长迅速,增速均达到两位数。既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也有出口市场改善的问题。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内市场对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产品仍有很大的需求,其刚性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韧性。客观来说,虽然在人们的实际印象中也发现了一些消费“降维”的表现,但毕竟国内市场空间巨大,总消费量惊人。按照这个想法,投资者不仅可以多关注电子信息行业,还可以多关注必选消费行业。这些领域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此外,旅游娱乐消费已经恢复并超过2019年的水平。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方面的潜力不容忽视。虽然会有一些结构调整,但总的来说,作为市场热点的基本条件仍然非常充分。 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实体经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主题股的炒作,甚至表现不佳的股票也会上涨,但能给大多数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最终是那些有业绩支持的品种。回顾2024年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报告的总体情况,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复苏的周期性影响,各行业存在差异化,这决定了市场热点将继续发生变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把握变化的方向,是在震荡市场中获得收益的重要前提。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2024年上市公司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