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2024年1月至5月,中国芯片出口额(4447.5亿元)和出口增长率(+25.5%)均超过中国汽车工业(3297亿元,+23.8%) ,成为最大的货值出口商品。

而且,与汽车出口增速(+26.8%)大于金额增速(+23.8%)不同,价格战压力巨大;

芯片出口属于典型的量(+10.5%)价(+25.5%)齐升的行业。

与去年相比,这一数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要知道,到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增长76.8%,而芯片出口量将增长-5.0%。

两者市场反转的主要原因是——

在汽车出口方面,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欧美的贸易保护墙也已经建成。

在芯片出口方面,人工智能革命推动了对存储芯片需求的增长。韩国的存储芯片双雄三星和海力士高度依赖中国工厂的供应,西安的三星和无锡海力士占出货量的40%。

此外,中国晶圆代工双雄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也在努力,两家公司都传出了业绩逆转的好消息。

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根据第一季度的收入,中芯国际是国内晶圆铸造厂的“第一兄弟”,首次超越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跃升为世界第三大芯片铸造企业。

明明中芯国际搞先进工艺,吃了华为的红利,率先逆转;怎么会变成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中芯国际今年第一季度收入125.94亿元(约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环比增长4.3%。

其实这个收入增长的数字是非常罕见的。

与中芯国际同期超越的两家海外企业相比,格罗方德的收入环比下降了16%,联华电子下降了1%,仍处于低迷状态。

中芯国际之所以表现如此出色,是因为它获得了大量的华为手机订单。

两年前(2021年),中芯国际中国区收入为62.93%,到去年(2023年),这一数字已大幅上升至80.37%。

华为在中国的收入大幅增长了17个百分点,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芯片产业升级的“代言人”,近年来在先进工艺领域不断努力,如今终于收获果实,自然令人欣慰。

但从投资价值的角度来看,君临认为华虹公司更值得关注。

华虹公司是中国第二大晶圆OEM企业,第一季度的财务数字比中芯国际差得多。

根据财务报告,华虹一季度收入32.97亿元,同比增长-24.62%,环比-6.64%。

净利润方面,同比为-78.76%,堪称膝斩。

就市场份额而言,该公司继续排名世界第六,但其份额从23年Q2的4%下降到24年Q1的2%,并继续被边缘化。

收入、净利润、市场份额表现,一切都不如中芯国际,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好像很糟糕吧?

其实不然。

首先,你必须弄清楚为什么华虹在第一季度的表现如此糟糕。

自2021年12月以来,这一轮半导体周期已经见顶,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产能的扩大和过剩。

2023年,全球晶圆OEM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2%至1170亿美元。

但芯片板块也有很多细分领域,不同领域的周期不同步。

比如先进的工艺率先逆转,主要是因为竞争格局更好,台积电占主导地位,人工智能芯片需求旺盛。

在过去的两年里,台积电的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市场份额从去年的58%增加到今年的62%。

作为中国唯一的先进工艺领导者,中芯国际在去年第一季度也率先实现了反转复苏的趋势。

明明中芯国际搞先进工艺,吃了华为的红利,率先逆转;怎么会变成

相反,成熟的工艺芯片市场差不多。

由于近两年大量中国企业进入,产能迅速扩张,成熟工艺芯片市场的价格战一直非常激烈。

华虹公司作为中国成熟芯片制造的龙头,2023年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

这就是华虹公司过去一年收入表现低迷,明显低于中芯国际的重要原因。

反映在市值和股价上,差异也很明显。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芯国际明显更受市场关注,2023年上半年大幅上涨。

而且华虹公司在去年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几乎重复了中芯国际上市第一年的高开低走。

目前中芯国际净率为2.66倍,华虹公司为1.55倍,前者也较高。

华虹的估值更便宜,业绩也更差。

但一旦芯片市场出现逆转呢?华虹的爆发力可能会更好。

看上图,24年Q1,华虹产能利用率首次出现明显上升曲线。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虽然华虹公司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但产能利用率已经上升到 91.7%,环比增长7.6个百分点。

这是积极的信号!

中芯国际同期产能利用率仅提高4%至81%。

产能利用率是第一个数据。由于价格下跌,短期上涨可能不会带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但只要这一趋势继续下去,产能利用率提高到满产,肯定会带来涨价效果。

一旦出现涨价势头,业绩必然会出现大爆发。

最近,类似的声音在业内传出。——

“据摩根士丹利近日报道,华虹半导体晶圆厂目前利用率已超过100%,预计下半年晶圆价格将上涨10%。”

由于华虹第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已达91.7%,因此很有可能在第二季度达到100%。

因此,华虹的业绩逆转将出现在半年报上。

如果没有意外,表现会比中芯国际更好,毕竟中芯的产能利用率只有81%,离涨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嘿,明明中芯国际搞先进工艺,吃了华为的红利,率先逆转;

最后一步达到满产状态,第一个涨价的,怎么会变成华虹公司?

君临猜测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

首先,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张更加激进,华虹公司相对谨慎。

看下图,这是中国各地芯片厂的布局和在建项目图。

可以看出,中芯国际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都有生产基地,在北京、浙江都有很多工厂在建设。

华虹公司的项目建设要更加谨慎。除上海和无锡基地外,吉林只有一家8英寸晶圆厂。

明明中芯国际搞先进工艺,吃了华为的红利,率先逆转;怎么会变成

第二,华虹公司充分受益于功率芯片和存储芯片的涨价浪潮。

今年芯片价格上涨,领头羊是人工智能相关GPU和HBM存储芯片,其次是高端智能汽车相关的功率芯片、车载存储芯片等。

GPU的主要受益者是台积电,英伟达、AMD等人工智能芯片均由台积电OEM。

HBM的主要受益者是三巨头(三星、海力士、美光),中国的存储芯片板块也可以享受一些溢出效应。

华虹公司是功率芯片和车载存储芯片的主要受益者。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华虹公司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功率设备和车载存储晶圆代工企业。

尽管华虹在先进工艺方面没有中芯那么有进取心,但是贵是世界六大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有两把刷子。

第一把刷子是车载存储芯片。

这是基因传承的,华虹是当年起步时的中外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日本NEC。从1986年到1991年,NEC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直到1992年,它才被英特尔超越,排名第二。

NEC的核心技术是存储芯片,所以华虹成立于1997年,最初的定位是制作DRAM存储芯片。

但后来NEC管理不善,亏损退出,但华虹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领域的技术水平却得到了保留。

最后,华虹逐渐转向IC卡芯片、车载MCU(微控制器)、NOR Flash、EEPROM等领域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车载存储晶圆OEM领域。

第二把刷子是功率芯片。

近年来,华虹专注于功率IC业务,先推出中低压MOSFET,再推出中高压IGBT。

早在2011年,华虹公司的功率MOSFET累计出货量就超过了200万片8寸晶圆,居世界第一。

同年,华虹公司的1200V高压IGBT产品也实现了量产,并逐步发展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

可以说,华虹的核心产品与中国高端智能驾驶汽车的崛起密切相关。

高端智能驾驶的快充功能离不开功率芯片,智能驾驶离不开MCU芯片,信息娱乐系统离不开嵌入式闪存...

这些都取决于华虹的晶圆OEM特色工艺。

观察中国第二季度高端智能车的销量,华为问界M9热销,跃居50万元以上汽车第一。

从某种角度来看,华虹公司也可以称之为“华为概念股”。来源-君临财富

相关阅读

本文明明中芯国际搞先进工艺,吃了华为的红利,率先逆转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