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冠南固收视野作者:华创固收团队
一.支持资本市场的非银互换便利工具落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非银互换便利工具落地。2024年10月10日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简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由金监局确定)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一是,提高股票类资产的流动性,可参考央行创设工具“央票CBS”。
(1)2019年1月24日,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
(2)根据现行《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考虑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本质上也是“以券换券”的方式,不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股票的流动性。
第二步,为权益市场提供增量资金,规模取决于金融机构主动或被动申报的情况。根据924新闻发布会的讲话,非银互换便利工具“通过与央行置换可以获得比较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是为了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由于互换便利的底层资产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且遵循风险自担的原则,非银机构获取资金后仍是投向资本市场,因此机构申报情况或取决于金融机构的主动或被动参与情况,创设工具的实际使用情况决定了为权益市场提供的增量资金规模。
三.五大待明确的问题:操作方式和工具要素设定由于当前操作细则尚未公开披露,针对工具有以下可关注的问题:
一是,是否借助SPV或一级交易商?或借助一级交易商或SPV展开,但实质交易对手仍是央行和非银机构。
二是,换券比例如何?或大概率采用等额互换的方式。商业银行开展CBS要求央行从中标机构换入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同时向其换出等额央行票据。非银互换便利大概率也是1:1等额互换的方式。
三是,质押后获得的国债、央票是否可以卖出?或有限制。若参考央票CBS的有关规定,一级交易商互换后的央行票据不可用于现券买卖、买断式回购等交易,但可用于抵押融资,或作为担保品参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四是,费率和期限的设定如何?同样参考CBS的经验来看,2019年前两期所发行CBS期限为1年,其后所发行CBS期限均为3个月。对应费率分别为0.25%、0.1%。由于权益资产的流动性相较于银行永续更弱且风险更高,因此,非银借贷便利的费率设定或更高。金融机构从央行借券后,大概率通过质押式回购的方式获得资金,因此成本包含支付央行的费率及质押成本两重,或利好有稳定收益的高股息权益资产。
五是,互换便利的规模扩容上限或挂钩央行持仓,当前央行手里的国债情况如何?8月央行报表显示对中央政府债权科目的余额为2万亿(8月当月买入短债规模或在5000亿元),9月公开市场交易公告称净买入债券面值为2000亿元,因此当前央行持仓国债规模或大于2.2万亿。从期限角度看,当前3年以下短券规模占比较高,规模或在1.6万亿左右,或为主要用于借出的标的。
工具申报不及预期。
编辑/rice
10月10日,上交所再次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精神,并就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听取意见建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广...
来源:券商中国作者:时谦今天早盘,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经过一段下挫之后,很快就被多头拉起。而从盘面来看,以代码601开头的大盘蓝筹股(亦是高股息板块)今天表现非常突发,红利ETF大多涨幅在4%左右水平。那么,究竟又是何逻辑呢?分析...
中字头及红利资产全天保持强势,沪深两市交易量连续第4日突破2万亿元!市场对后续政策的期待仍在升温。今日(10月10日),A股三大股指走势分化,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32%,深证成指跌0.82%,创业板指跌2.95%。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超30...
要点1通化东宝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质押率高遭质疑,公司董事长李佳鸿称,系东宝集团投资项目周期长造成;要点2业绩方面,李佳鸿预计称下半年公司营收将逐季恢复;要点3公司还对新产品销售情况做了介绍。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何凡...
要点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赛轮轮胎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约六成;要点2天然橡胶、炭黑、合成橡胶等生产原材料均有涨价,为应对成本压力,多家轮胎公司宣布产品涨价。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肖良华)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
本文“机构:五问非银互换便利(SFISF),央行可以借出的标的有多少?”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