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证指数收涨1.74%,连升7日并站上3400点!
前期低估值大金融板块补涨,带动上证指数一路高歌猛进。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3日超1.5万亿元!创5年新高!股民排队开户,行情火爆到交易软件宕机!《新闻联播》也非常罕见地报道了A股行情。
很多人认为,当下的结构性牛市,正是未来10年史诗级牛市的起点。A股也有望迎来过去十年未曾有过的长牛。
1
“结构牛”还是 “全面牛”,牛市是否可持续?
纵观历史上的牛市,全面牛市的形成一般至少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宽松的流动性政策和监管环境,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尤其是新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爆发),以及资本市场红利催化剂。
那么,当下A股暴涨、结构性牛市形成的原因和动力何在?
当前,监管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结构性“宽信用”政策操作有望延续更长时间。宽货币、宽信用为牛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在5G、新基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疗等新经济的驱动下,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科创板的业绩和估值大幅提振。
上半年,新发公募基金达到5880亿,公募基金抱团赚钱效应十分突出。在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持续加码下,大量资金通过公募基金进入股市,为市场上涨提供了资金动力。
资本市场一系列的改革红利更催化了牛市的诞生。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党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上半年,《新证券法》、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转板制度,上证指数修订、科创 50 指数密集出台,加上巨型券商合并、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等一系列中国资本市场标志性事件,空前的改革红利引爆了证券市场。
再加上,疫情期间,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明显优于其他经济体,且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的复苏最强劲,中国市场凸显出来的优越性也吸引了海外资金的大幅流入,中国可能是今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中国资产也正在成为全世界最优质的资产。
近20年,中国资本市场曾有过两次全面牛市,分别是07年和15年。
从成因上和表现上来看,目前的结构性牛市和2015年牛市更为相似。2015年牛市,同样是政策上的宽货币、宽信贷导致流动性宽松,移动互联网新经济的爆发和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共同助推成长性牛市的形成。
但本次牛市与2015年的“全面牛”还尚存一些差异。
目前的货币政策虽然以“宽货币、宽信用”为主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监管宽信用不同以往“大水漫灌”,而是转向“精准滴灌”。而货币政策存在边际收紧的趋势。这意味着全面牛市的形成可能面临宽松资金面和监管环境的约束,后续持续发动“全面牛”的资金动力不足。
在低利率环境和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优质资产难寻、社会资金无处可去。上半年,资金大幅流入权益类基金,公募基金发行火爆,激发了投资者被压抑已久的投资热情。因而,这一轮行情是由机构投资者推动的,散户不是增强资金的主要来源。与2015年散户入场造就的牛市相差悬殊。
另外,2015年是普涨大牛市,各行业各板块风格普涨普跌,差异较小。和2015年不同的是,本轮牛市呈现出“结构性”行情,周期性板块从“医药”、“科技”向“大金融”切换。“结构性”行情和“周期性”配置板块的轮动,也将是未来股市主要的投资节奏和风格。
“结构性”牛市能否转变为“全面牛市”
对于后续,目前“结构性”牛市能否转变为“全面牛市”,更需要关注上市公司业绩半年报和全球经济基本面。
上市公司业绩能否支撑、监管和流动性是否继续宽松、全球疫情和经济能否恢复将是决定“全面牛市”的三个关键因素。
2
还能追吗?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A股 “牛短熊长”,击鼓传花,从来都是勇敢者的游戏。
牛市行情虽然火爆,但只看“账面资产”没有意义,只有将钱落入安全落入口袋,才与个人投资者真正利益相关。如何让自己在牛市中全身而退则尤为重要。
涨势这么好,要追吗?
仅仅不到半周的时间,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反应,A股就迅速站上3000点了。此后一周内更是一度凶猛暴涨,一度突破了3400点。很多熊市长期持有和低点布局的投资者很快吃到了肉。所以,如果你在此时买入,起手就比别人晚了。
周期天王周金涛曾提到“人生发财靠康波”,财富积累来源于财富积累周期运动的时间带来的机会。牛市的时候,什么人都可以赚钱,因为牛市在赚钱,但是熊市必须要比别人领先思考这个问题。
无论是结构牛还是全面牛,长期低点布局的投资者都是有的赚的。但市场一旦震荡,牛市不可持续,后入手的投资者可能就站在山顶了。可以确定的是,此时买入注定要比别人买的更贵、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很多投资者会问,
怎么才能判断牛市是否要来了,做到提前布局呢?
牛市的酝酿并非无迹可寻,我们可以透过一些信号,提前预判牛市来临的前兆。
1998年牛市、07年牛市、14-15年牛市以及本轮牛市,当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牛市来临时,大金融(尤其是券商)行情首先被引爆,一枝独秀领涨全市场,而此时,牛市行情早已悄然启动。因此,大金融板块被称之为“周期之眼”,被视作牛市来临的信号。
宽松的监管和资金面大环境是催生牛市的土壤和必要条件,因此监管实施的最积极、最宽松的政策——扩大消费、扩大投资,被视作牛市来临前的释放的宽松信号。

眼看着别人赚的盆满钵满,再不买万一牛市行情过去了怎么办?
现在还能买吗?
未来A股震荡向上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建议不盲目追涨,但可以适当布局 。
我们可以挑选更低估值更便宜、同时优选个股,布局头部机构。重点关注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建材等行业,以及科技和大消费行业。等待市场回调时买入,保持理性,做好长期布局。无惧牛熊,牛市做到提前低位布局,熊市静静等待、发现机会。
牛市多暴跌,股市狂欢时,风险也在暗流涌动。此次牛市并不是上市公司业绩大爆发造成的,更多是由市场的流动性和投机情绪催生的。到目前为止,“结构牛”转变为“全面牛”的支撑因素还不够明显。
当下,券商股集体回调、创业板B尾盘跌停,大批投资者回吐,上市公司大股东频繁减持,市场必然要经历回调与震荡,我们要警惕后续可能存在的风险。
3
中国家庭财富大转移
当下,正是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点。居民开始房股收益率切换配置,家庭财富将从房产向股市转移。


(中美资产配置差异)
未来,房产将不再是中国家庭财富聚集的重要阵地,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将成为资产配置的主战场。
随着改革红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潮水退去,资源开始向头部集中,真正的有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好公司将逐渐走上舞台的中心。中国股票市场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
在稳健投资上,银行理财、保险、债市投资、类固收百花齐放,固收+有望成为稳健理财最佳投资品之一。
同时,养老、保险资金增加股票权益端配置,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将更趋向于发达国家。
未来10年,市场利率易降难升,低利率环境下,优质资产渠道进一步收窄,居民被迫寻找新的家庭财富“栖息地”,在大牛市行情的促进下,中国家庭财富或将加速迎来金融资产配置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