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利空笼罩军工股,那就是目前投资者担心在全面备战能力建设背景下,军品放量集采后是否会出现大幅降价的风险,就像“医药带量采购”,被大幅砍价80%吗?
很多医药公司因为带量采购,股价大跌。我们以乐普医疗为例,支架的带量采购,让价格下降了93%,乐普医疗的市值也从800多亿降至如今的500多亿,市值蒸发300多亿,股价近乎“腰斩”,现在还在下跌,可见乐普医疗真的是“太难了”。
要是军工也会按照主线医疗的降价幅度,那么股价也涨不了了!
02、券商的看法
国盛军工团队:认为军品降价是客观存在的,某些大类军品放量集采降价也是在预期之中的,关键是看企业在军工产业链,上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及卡位,是否拥有成本转移能力,以致于不受降价影响。
受降价影响比较大的企业是:竞争力差( 如渠道型企业)或者竞争格局差的企业,而且依赖于单一型号单一客户的企业影响或较严重。他们会受到下游的成本转移但是又不具备向上游压价的能力。
而拥有备核心竞争力和卡位的企业更能充分享受到未来军品订单高增长的红利。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有:
军工主机厂:拥有稀缺或者垄断性的总装产业地位,向上游成本转移能力强。这些企业能够获得高增长,竞争格局很好能充分享受到军工高景气度。如:航发动力(发动机唯一总装厂 )、中航沈飞(歼击机唯一上市公司)、航天彩虹(无人机+导弹总装)、洪都航空(教练机+导弹)、中航西飞(运输机)。
军工上游电子、材料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以军工电子元器件为例,一直执行的是招标采购,市场化竞争充分,逐年降价也是事实,但是新产品补充叠加放量采购规模效应毛利率反而会有所提升。这类企业往往竞争格局较好(军工体系的壁垒优势导致新进入者较难)、下游较为分散且不受单一型号影响、在产业链上具备市场化竞争能力。
军工电子:紫光国微、振华科技、火炬电子、睿创微纳、上海瀚讯等;
军工材料: ST抚钢、应流股份、中航高科、西部超导等。
03、军工的核心逻辑
军工指数创新高逻辑:
1)本轮上涨是有国防科技产业高景气确定性做支撑,需求确定性高;
2)供给侧,十三五期间我国很多重点装备从无到有,按照军工产品生命周期,目前我国重点装备型号已进入产能快速爬坡阶段;
3)需求天花板上移,国产替代趋势确立和小核心大协作产业组织模式变革,导致越来越多的市场开放给优质企业,带来更多的可持续成长。
4)战略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防军工是“大国掰手腕”的重要利器,十四五规划中“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掷地有声。
04、军工中的消费品
其中,航空(军机和发动机)、导弹是最好的赛道(材料、器件等不构成赛道,跟着细分赛道向上挖即可)。
导弹。
景气度:
十二五是舰船装备(舰船建造高峰期进入下半场)。
十三五是航空装备(以三代、四代机为主的机型处在交付高峰期)。
十四五导弹装备景气上行的概率更高。
导弹由战斗部、弹体结构、动力装置与制导系统组成。
市场:即战术上,现代战争已经不是二战时代的大面积火力覆盖方式,精确打击已成为重要手段,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需求更为迫切。
例如制导导弹,美军使用量已从1991年的8%上升至2003年的60%以上,预计21世纪20年代使用量将持续显著上升,占据消耗武器的主导地位。
主战量产配套与消耗品补库存双轮驱动,是导弹产业的两大驱动因素。
技术更迭角度,飞机、舰船等实质是导弹武器平台,目前以20系列为代表的新型航空装备等正处于列装高峰期,需要大量装备更先进一代的导弹武器与新型平台进行战斗力匹配。
消耗角度,2018年枪弹、炮弹、导弹消耗分别是2017年的2.4倍、3.9倍、2.7倍。
尤其是导弹的消耗属性,或可相对于飞机舰船等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
军工行业是典型的To G行业,下游仅是200万的军队人口,如坦克、飞机、舰船等装备列装空间实质是不断被压缩的,这些方向更多是看例如20系列四代机等新型号装备列装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而导弹类武器,一方面在飞机、舰船上的价值占比很大;另一方面是消耗品,不受到军队人口数量的局限,市场空间、增速都更为可观,需求景气周期更长。
我国在航天科工、科技两大集团带领下,精确制导武器水平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最新研制的东风-17常规导弹、长剑-100巡航导弹、东风-41核导弹等均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建议投资者关注如下产业链玩家:
A股市场三大指数周二收盘同步走低,沪指大跌1.65%,即使央行周一突然「降息」,力图展现拚经济的一面,但市场信心依旧低落。沪指周二收盘骤跌1.65%报2915.37点,明天又来到了2900保卫战时刻...
路透独家引述三位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NVDA)正为国内市场开发一款旗舰人工智慧(AI)晶片,且符合目前美国对晶片出口管制的规范。 2名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将与浪潮 (Inspur) 合作,一同推出与进行销售,该晶片代号暂订为B20...
本文“集采会影响到“军工”吗?”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