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存款产品
简单的来说就是银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吸收储户的存款。
这种形式的存款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的银行、或者是在吸收储户存款比较少、比较难的银行。
这些银行由于吸收存款比较难,就考虑在一些大的支付平台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一些存款产品,收益是每年多少多少,然后用户通过这些支付平台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相当于间接的把钱存到了这些银行。
当然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不会白干,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会给支付平台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些佣金(例如:渠道费、售卖费用等等)。
个人感觉这种模式有一些弊端:
1、首先,如果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下去,不久的以后,可能用户都会通过这些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进行储蓄,相当于这些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掌握了非常重要的渠道,这个就比较可怕了,我们都知道渠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非常有话语权的一个重中之重的概念。
假设我想扶持那个银行,我直接给这个银行多导流、多曝光,那这个银行肯定生意就好了;再假设,我的渠道建设的非常好了,我自己开个银行,然后把存款全部吸收到我的银行里面,这样直接就把那些没有话语权的银行干到了。细思极恐!
2、本来银行赚钱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现在可以通过直接吸收存款,变成通过中间商吸收存款,中间加了一道工序,加工序也就算了,加的这个工序还要收钱,里外里存钱这个事情变的复杂了,银行的利润还减少了。当然你可能会说增加了新的渠道,能吸收更多的存款。
其实不然,因为用户的钱肯定是要存银行或者是买理财产品的,不是存这个银行就是存那个银行,很少有人说:“我的钱就必须通过这些平台才存银行,没有这些平台,我就把钱放在家里面。”因此,这些本来要存银行的钱加了一道费时费力的工序存银行而已,并没有把这个存款的盘子做大,而是在盘子里面做一个内部的存量竞争。
3、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为什么呢?你想啊,你在购买存款产品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呢?肯定是利息和安全行吧,如果银行都差不多,肯定选择利息更高的银行的存款产品,那么问题就来了,银行可能为了更多的吸收存款,把利息调的高一些,这样调高利息属于一个恶性的循环,最终银行的利润越来越少,而渠道方呢?可能获取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越来越多的利润。
上一篇:玩基金半年能赚多少钱?
本文“互联网存款产品是什么?”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