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资金面股票是什么推动的,很简单——资金。那么我们炒股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货币政策给市场带来的资金,当然资金也有区分,我们从渠道的角度看市场的资金分为:
个人投资者:散户、居民储蓄
机构投资者:公募、私募、基金、券商自营资金、地方资金和中小投资机构
外资:QFII、国家银行
保险:居民储蓄
产业资本与上市公司回购
这样区分大家可能理解不了什么意思!我们从资金的来源区分:
1、国家放水
2、居民储蓄
02
2021年资金展望了解A股的资金来源之后,我们看看2021年的资金有什么变化,首先看国泰策略的研究报告。
国君策略:预计2021年机构增量入市将达2.1万亿元。
11月30日讯,国君策略发布2021年度策略之增量资金展望指出,展望2021年,经济复苏的确定性与风险能见度似乎更高,但与之相对的是政策的回退,对应风险回报下降。相较于全面宽松的2020年,2021年将面对的是一个增量入市动能边际放缓的市场环境。根据我们基准假设的预测,我们认为2020年全年北上、财富管理机构、保险增量入市将达2.6万亿元,2021年增量入市降至2.1万亿元。

几个关键点:
1、经济复苏的确定性高。
2、货币政策拐点,风偏下降。
3、2021年是“增量放缓”的环境。
个人认可以上观点,虽然在经济会议工作上,强调“不急转弯”,不是不转弯!是“不急”,所以在明年经济复苏的前提下,明年的增量放缓是“板上钉钉”。也就说2021年的股市没有2020年这么精彩。
03
基金的赚钱效应+投资观念的改变资金面的结构特征和对明年的增量预期。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之前的造假公司被罚的破产,例如康美药业、康得新、长生生物等等。另外目前海外投资者占比提升、内资机构快速发展,以及A股注册制的逐步推广。A股的完善越来越快。
目前A股市场生态正在迎来如下三大变化:
一、投资者结构“机构化”
在本土公募与私募基金大发展、海外资金持续增配A股等因素支持下,2020年市场继续呈现“机构化”的趋势。
中金估算显示,A股各类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的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已经接近50%,仍在继续上升中。“机构化”的趋势正在深刻地改变A股的演绎逻辑。
我们从龙虎榜中就可以看出,目前“连板股”越来越少,封板资金越来越少,就连游资都开始做“趋势”。


二、机构“头部化”
最近炒股大家应该发现,游资开始尝试“大屁股”,也就是成交额巨大的股票,这类股票的弹性有时比“小盘股”的弹性大。主要的原因便是散户开始减少,游资的对手盘不够,游资只能“依附于”机构。
数据显示:2020年到目前为止,前十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比2019年年底增加21%。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占据全部主动偏股型基金的73%。

三、投资行为“基本面化”
这个现象大家应该感受比较深刻,当然有的散户什么都不懂,可能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我个人的体会比较深刻,之前游资炒作的股票是“小盘股、垃圾股”,现在开始变成“基本面还说得过去”的个股,例如:漫步者、中国中免等等。
从量化角度看,2016年以来,基本面类因子(如净资产收益率、盈利增长、估值等)对超额收益解释力明显增强,投机类因子此前解释力较强,近年则明显减弱。
投资风格的基本面化,是散户购买基金的结果,也是市场“机构化”伴随的结果,未来有望进一步强化。
04
公募资金2021年的增量今年以来(截至 20201221)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总计发行了约 800 余只产品,wind 统计了其中约 400 只产品的发行进度明细,考虑到wind口径有疏漏,箭在弦上的基金可能已经超过700只。
假设这700只产品,每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25亿份,股票仓位为80%,则光明年一季度乃至二季度前半段入市的基金就有望超过1.4万亿。
如此推算,2021全年股市公募资金净流入超过2万亿元是可预期的。
总结:2021年上半年行情可期,4月以后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