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航资本(600705)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产融”)。据该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立足航空产业,运用科技赋能,致力于成为一流的产业-金融集成服务商”是其发展定位。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更名更直观地体现了业务发展方向,同时反映出公司继续进一步深化产融结合的决心。在此次更名之际,《金融时报》记者就更名的背景,以及中航产融未来的布局等问题采访了中航产融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姚江涛。
《金融时报》记者:从2015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从86.81亿元增至183.41亿元,年均增速16.14%,一直保持良好势头。选择此时更名对公司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姚江涛:公司更名为“中航产融”可以说是继往开来,既是宝贵发展经验的传承,又是新时代发展使命的承接。这次更名是经过慎重考虑,并征得集团相关部门批准同意后进行的,更名的主要动因就是明志以成,产融共进,即,明产融共进之志,成就产业与人。
从公司近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不仅是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利润总额也从2015年的46.6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8.29亿元,年均增速7.93%。这其中,营业收入和利润均来自于与产融相关度较高的业务。据测算,公司产融结合业务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超50%。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航产融更契合公司的业务方向,也有助于市场更清晰全面地认识中航产融;进一步明确公司牢记航空初心使命,聚焦产业金融发展主线的定位;同时,公司的发展征程也会随着这次更名,立足新的起点,承接新的使命,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金融时报》记者:从近几年公司的产融结合实践看,中航产融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姚江涛:首先,立足航空。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本色,也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基因。从2008年整合成为航空工业金融与投资平台,到2012年整体上市,再到“十三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我们在股东的坚定支持和航空工业品牌的强大影响力下,凭借军工央企的信誉度,锻炼形成了优秀的市场拓展能力,并与集团及成员单位充分开展产投融协同合作,成就了十余年即管理万亿资产的卓著成效。“中航”就是我们的根和魂,服务航空主业,服务实体经济,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初心使命,也是我们宝贵的发展经验,必须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
其次,服务实体。公司作为航空工业的产业投资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职,既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产业发展规律,又要尊重和遵守金融的展业规律,严控风险合规底线,满足实业发展需求,促进产业与金融协同、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具有中航特色的产业金融投资逻辑、服务模式和管理能力体系,成就产业,成就人,履行央企金融机构服务社会民生的责任担当。
再次,战略升级。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公司发展战略也需持续迭代。我们严格承接集团“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立足航空产业,运用科技赋能,致力于成为一流的产业-金融集成服务商”,创新探索“产业-金融“并行、互动、协同、集成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模式。在实现战略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我们将产业投资、综合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充分整合,实现业务优化升级,沿着产融协同的互动发展新路径,建立覆盖产业链各发展阶段、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伴随式服务体系。
最后,加速创新。创新是提升产业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地位,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集团公司也提出了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专门强调要建立完善投融资创新平台,参与航空科技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科技+金融+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中航产融”以科技赋能为驱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服务集团及市场的科技创新需求,提升产业金融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时报》记者:明确定位和方向之后,在提供专业的产融服务上有何具体举措?
姚江涛:当前,我国产业金融已经进入生态化发展和产融深度结合的新阶段,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不再是单向流动的价值链,而是能促使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中航产融将产业投资、综合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充分整合,沿着产融协同的互动发展新路径,整合租赁、信托、证券、财务公司、期货、基金等各成员单位及内外部机构的优势资源,通过专业化、体系化、综合化、全周期的金融服务赋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增强制造业内生增长动力,实现现代制造业与现代金融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新阶段,数字航空和绿色航空也已成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新指向。“中航产融”应当以科技赋能的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指导的绿色转型作为支持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通过持续推进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提升“中航产融”的企业内在价值,持续为客户创造稳定且长期的财富与价值。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1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50.52亿股,占流通A股56.85%
综合诊断:中航资本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89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年报预告与实际相差太大 贝因美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中证网讯(记者杨洁)7月2日晚,贝因美(002570)公告称,公司以及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宏、财务总监陈滨、时任董事会秘书金志强于当日被浙江证监局采取...
让世界看见中国时尚 红豆股份与“时尚界哈佛”ESMOD达成战略合作。据悉,红豆股份(600400)与著名服装设计学院ESMOD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SMOD北京方面表示道:“ESMOD与红豆渊源颇深...
*ST腾邦收到问询函 子公司腾付通去年POS机交易额超800亿。华夏时报记者 傅碧霄 北京报道6月28日,*ST腾邦(300178)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要求就其POS机相关业务作出说明。*ST腾邦即腾邦...
英飞特获5家机构调研:产能弹性大 新能源业务占比仍较小(附调研问答)。英飞特(300582)7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1年7月1日接受5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
东北制药获得政府补助资金212万元。东北制药(000597)(000597.SZ)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沈阳市铁西区财政事务服务中心拨付的政府补助款212万元。东北制药股票行情:(诊股日期:2021...
本文“中航资本更名为中航产融 产融结合启新程 访中航产融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姚江涛”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