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石飞月)8月23日,惠而浦(600983)(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惠而浦中国”)发布关于重大事项停牌的公告称,公司于8月21日收到广东格兰仕家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称“格兰仕”)书面告知函,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正在筹划部分要约收购事项。
公告显示,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公司的上市地位为目的,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由此,惠而浦股票自8月24日早盘起停牌,停牌不超过两个交易日,最晚于8月26日起复牌。
惠而浦是一家来自美国的老牌家电制造和销售企业,奋战中国市场20多年。自1994年登陆中国以来,惠而浦先后收购了北京雪花冰箱、上海水仙洗衣机、顺德蚬华微波炉和深圳蓝波空调,但这4次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均以失败告终;2014年,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成为控股股东,合肥三洋也因此更名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惠而浦中国旗下主要有惠而浦、帝度和荣事达三个品牌,惠而浦涉及空调、冰箱、洗衣机、生活电器等产品,帝度主要是冰箱、洗衣机,荣事达主要是冰箱、洗衣机。三洋的商标使用权已在去年到期。
不过,这六年的磨合似乎不太顺利。惠而浦中国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9%,利润方面亏损约1.16亿元。伴随国内疫情好转,第二季度收入大幅上升,达到12.74亿元,季度环比增长 44%,净利润从一季度的亏损1.07亿元收窄到二季度的亏损0.09亿元。
而格兰仕从微波炉开始进入家电领域,以小家电出名,近十年也一直在从微波炉制造企业向综合性白色家电集团转变,但在白电方面,格兰仕的存在感并不强。
关于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格兰仕方面,对方表示以公告为准,没有要补充的内容;而关于惠而浦出售的原因,惠而浦方面并没有给出详细说明,只是称该事项后续如有进一步进展,会第一时间向公众和媒体披露。
至于惠而浦会不会就此退出中国市场,惠而浦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惠而浦不会退出中国。“惠而浦公司在合肥市拥有大量投资,我们对中国发展策略,包括面向中国消费者持续推动惠而浦这个旗舰品牌的增长,具有十足的信心。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投入的战略初心不会改变,承诺令公司业务更强、更具价值”。
“从目前惠而浦发布的公告来看,格兰仕对于惠而浦控股权的收购,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家电分析人士许意强分析道,这件事应该是格兰仕与惠而浦中国之间磋商的结果,最终的目标很明确:一是让格兰仕在大家电业务上取得突破性发展;二是让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中可以抽身而出,不再参与市场的竞争和一线的经营,转而交给格兰仕这种本土企业继续战斗。
在许意强看来,按照中国家电企业对外资企业家电业务的收购惯例,这次格兰仕不只是要收购惠而浦中国公司的控股权,应该还会承接惠而浦在中国市场上的所有家电业务,并且承接惠而浦、帝度、荣事达三个品牌的相关权益。这样,既能让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又能让格兰仕借助这一支点撬动其在大家电业务上的崛起。
● 短期趋势:市场最近连续上涨中,短期小心回调。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07亿股,占流通A股38.8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07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来源:聪明投资者超长期投资者、百年历史的资管机构Baillie Gifford(柏基投资)最近在研究报告和内部对话中重点谈到中国。全球Alpha团队投资经理Helen Xiong在9月份时撰写了一篇报告——《寻找中国的新增长点》,写到,“我们...
疯涨过后,调整如期而至。在一轮牛市行情演绎过程中,调整是必经阶段,这也是大众共识。调整来临之前,很多投资者期盼调整,希望在调整后低位加仓;调整真正来临后,很多人又“怂了”,开始质疑牛市的可靠性,迟迟不敢加仓,甚至还割肉减...
要点1央行回购增持贷政策加快落地,将对市场有何影响?要点2中字头掀起回购潮,释放哪些信号?财联社10月15日讯(编辑 冯轶)随着港股短线的快速回落,近期市场回购热情有所回暖。而在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推动下,部分...
中泰证券投顾邓天认为,向上趋势已经确立。互联网、计算机、半导体等传统进攻性板块都有较高人气。技术上,一方面,10月8日冲高有较大成交量形成的套牢盘,需要数个交易日来消化。另一方面,目前沪指仍处于多头排列,目前在5日线...
要点1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要点2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
本文“意在白电 格兰仕拟收购惠而浦中国”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