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普遍认为,如今,汽车行业波动更胜以往,若是整合淘汰,力帆汽车或将是最先关注的对象。
时至今日,力帆股份最终走向司法重整。
8月23日晚间,力帆股份(601777)公告称,公司于8月21日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裁定受理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下称“清算组”)担任力帆股份管理人。与此同时,力帆股份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及参股公司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下称“力帆财务”)也被法院裁定受理司法重整。
此外,力帆股份股票将于8月24日起停牌一个交易日,并在8月25日恢复交易。届时,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近12亿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力帆股份走向重整
公告显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查明,力帆股份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当前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依法应予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根据力帆股份同日公告,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其中,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合计2.98亿元。
昔日国产“摩托车大王”,一步一步地滑向深渊。8月6日,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并在8月11日获法院裁定受理。
7月9日晚间,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旗下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汽车发动机、无线绿洲、移峰能源等十家子公司现阶段生产经营均不正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已经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7月8日,力帆股份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过9700万;6月底,力帆股份因拖欠供应商重庆嘉利建桥灯具公司56.31万元货款,被嘉利建桥向法院申请重整;4月2日,力帆股份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因与重庆盼达汽车租赁公司存在买卖合同纠纷,盼达汽车向重庆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力帆乘用车赔偿7.98亿元。
不仅如此,2019年7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股份所涉案件的原告方包括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红星美凯龙(601828)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森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华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海通恒信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仅这六家公司所诉金额就已经超过12亿元,总计未披露涉诉金额高达14.23亿元。经营上的困境,延续到了一线经销商身上。2018年8月,由于力帆迟迟不能给供应商结款,部分供应商前往力帆集团追讨货款。
累累债务最终压垮力帆股份,迫使其走向重整。
而在经营方面,力帆股份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据财报2020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力帆股份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减少74.88%;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9720.48万元增加至1.97亿元。而2019年力帆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32.35%;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8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950.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1亿元,远高于流动资产。
曾转向新能源、回归摩托车业务自救
力帆股份创立之初,主要从事摩托车的生产和销售,2006 年进入乘用车行业。不过,其乘用车发展之路并不顺利。
公开资料显示,力帆股份在2013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后,在2015年也曾达到过万的年销量,在当年处于行业前端。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力帆股份陷入利用“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丑闻。财政部点名批评2015年力帆新能源电动车2395辆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并撤销补助同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同年,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4000余辆。
随后,力帆的新能源业绩开始走了下坡路。2017年,在分时租赁的热度之下,分时租赁平台盼达用车就是力帆转战新能源的思路,这也成为力帆汽车新能源车辆的主要销售路径。
始料不及的是,今年4月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与重庆盼达汽车租赁公司存在买卖合同纠纷,盼达汽车向重庆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力帆乘用车赔偿7.98亿元。盼达汽车在自身押金问题、生存压力之下,开始向合作伙伴力帆股份“动刀”。此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力帆旗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49辆,同比下滑56.32%,其中6月销量仅为89辆。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也仅为3091辆。
在2019年年底,力帆就对业务重心做出调整,将摩托车业务摆上首位。力主摩托车业务的常务副总裁杨波增补为公司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并被聘任为总裁。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身处困境的力帆股份采取自救,集中优势资源将摩托车及进出口业务调整为经营重心。通过管理层的更换和工作重心的调整,或将带领力帆走出困境。
由于摩托车“国四”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力帆股份预计未来公司摩托车将迎来新的增长期,接下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并增强摩托车产品竞争力。
积重难返,多次传言吉利将接盘
回归摩托车业务对于力帆来说,或许是生存危机下的最后一线生机。
此前一直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有望接手力帆股份的摩托车业务,但8月17日,吉利官方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不知道此事”。尽管官方回应,但业内人士仍将吉利汽车看做能够将力帆股份“拖出泥潭”的救命稻草。
有接近力帆股份的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直言,27年前,力帆股份因涉足摩托车行业而迅速发展。但力帆股份如今面临的重重困境,让其转型变得十分艰难。面对纷至沓来的资金纠纷以及高额负债及亏损,力帆股份恐怕难以轻易从中脱身。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力帆的倒下是缺乏持续发展的技术努力和稳定的公司治理体系。其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乘用车不努力进行技术发展,新能源的盲目跟风、缺乏创新,导致企业损失巨大。
正如崔东树所言,力帆的倒下,绝非一日之功。如今力帆股份的资金纠纷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业内普遍认为,如今,汽车行业波动更胜以往,若是整合淘汰,力帆汽车或将是最先关注的对象。
与如今的吉利、比亚迪(002594)等车企不同,目前行业的主流车企都将技术和研发实力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而力帆的技术研发实力鲜有消息,新车制造质量也参差不齐,销量惨淡。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6.44亿股,占流通A股50.10%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32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下一篇:荣盛发展中报:业绩稳健良性增长
来源:聪明投资者超长期投资者、百年历史的资管机构Baillie Gifford(柏基投资)最近在研究报告和内部对话中重点谈到中国。全球Alpha团队投资经理Helen Xiong在9月份时撰写了一篇报告——《寻找中国的新增长点》,写到,“我们...
疯涨过后,调整如期而至。在一轮牛市行情演绎过程中,调整是必经阶段,这也是大众共识。调整来临之前,很多投资者期盼调整,希望在调整后低位加仓;调整真正来临后,很多人又“怂了”,开始质疑牛市的可靠性,迟迟不敢加仓,甚至还割肉减...
要点1央行回购增持贷政策加快落地,将对市场有何影响?要点2中字头掀起回购潮,释放哪些信号?财联社10月15日讯(编辑 冯轶)随着港股短线的快速回落,近期市场回购热情有所回暖。而在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推动下,部分...
中泰证券投顾邓天认为,向上趋势已经确立。互联网、计算机、半导体等传统进攻性板块都有较高人气。技术上,一方面,10月8日冲高有较大成交量形成的套牢盘,需要数个交易日来消化。另一方面,目前沪指仍处于多头排列,目前在5日线...
要点1M2增速趋稳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要点2市场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
本文“近12亿到期债务压顶 力帆股份能否凭借司法重整翻身”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