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淙 ○编辑 全泽源
生于湖南,学于清华,立业上海,格科微董事长赵立新从不掩饰自己身上的那股聪明劲儿。
“小时候代表南县一中出去参加竞赛,我总能吃到老师奖励的炸泥鳅。”一路保送进清华,后就职于多家国际半导体头部企业,2003年回国创业,在赵立新看来,当不成第一是件“有点丢脸”的事。
这捎带着其创办的格科微也有了优等生的气质。以2020年出货量口径计算,公司在全球市场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中排名第一,终端产品广泛覆盖三星、小米、OPPO、vivo等主流品牌。
不过,赵立新也不讳言在“吃到泥鳅”前的那些坎坷。“那时候家里比较困难,总要边干家务边学习,像辅导材料从来都买不起。”一如彼时刚起步的格科微,在国内尚不健全的产业链以及国际巨头不计成本的补贴投入之间“殊死搏斗”,20年终杀出一条血路。
一路攻克难题,一路回顾总结,秉持一贯的学霸思维,企业家身份下的赵立新给格科微的发展列出了一条公式:成长=一点天赋+很多耐心+适宜环境。
一点天赋:创新需要灵光一现
向创新“要好处”,赵立新早就尝到了这种模式的甜头。中学时,凭借一个自制的“离子移动演示器”,赵立新一举拿下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一等奖,成了南县之光。“这也顺带把我送进了清华。”赵立新有些“凡尔赛”地说,“我拿到的offer是所有专业任选的。”
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赵立新先在新加坡国立半导体公司做了3年的半导体制造(蚀刻工艺),又在美国ESS公司做了3年CIS设计,随后进入UT斯达康从事了2年芯片设计工作,成了测试、软件、电路设计、工艺等全能手。
2003年,认为传感器大有前景的赵立新决定回国创业。不过,“创业公司没有多少选择”,格科微只能先从中低端产品做起。“当时的日程是早上见客户,晚上带徒弟,周末自己做设计,然后春节、‘五一’、‘十一’各做一个大设计。” 赵立新介绍道。
然而,真正帮助格科微立稳脚跟的还是技术创新。赵立新笃定:“一个企业没有自己创造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走得远的。”
以CMOS图像传感器的封装环节为例,当硅片被切成晶粒时,一旦环境中的微粒掉到传感器上,产品就报废了。此前,高端封装主要采用COB技术,即在裸片上打金线以提高一致性与性能,缺点是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较高、制程设备成本较高。一次偶然的机会,格科微的技术团队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直接把金线悬空来做引脚?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反直觉”的想法。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金线如何承力?而事实证明,当首尾直线距离缩短到330um左右时,并局部弯折成弧形形状,金线会变得坚硬而有弹性。这使得COM的工艺完全可以媲美甚至优于更高端的COB。
“不同于很多传统观点,我一直强调创新是需要一定天赋的。”从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变成近乎完美的产品,在赵立新看来,颠覆式的创新,离不开一群聪明人走出“想当然”、走到“实”里去。
很多耐心:比钱更缺的是时间
“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钱,但其实很多创新项目烧的钱并不多,只是周期非常长。”比如研发上述把金线斩断变成引脚的特殊设备,格科微就花了近5年时间。
“更重要的是,假如你一直研究一个东西却没有成果的话,那种感受是很郁闷的,有时候挫败感就是压倒人才的那根稻草。” 从研发一线出来的赵立新深知“十年磨一剑”的不易。而在格科微,像这样“磨”出来的项目其实才是常态。
“我们管显示驱动芯片板块的老大最近可神气了,走路都昂首阔步的。”赵立新开玩笑地说,“前些年可不是这样,见了人就躲,蔫头耷脑的。”从公司发展来看,显示驱动芯片业务成功实现盈利,无疑是其扬眉吐气的底气。目前,分辨率介于QQVGA到FHD之间的LCD驱动芯片成为格科微另一“拳头产品”,HD和FHD分辨率的TDDI驱动芯片已获得品牌客户订单。显示驱动芯片与CMOS 图像传感器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包括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支付、汽车电子等在内的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
在迎来这样的光亮之前,研发所穿过的是一段漫长枯燥、晦暗无光的岁月。“这个项目前3年亏得要死,那么多钱投下去泡都不冒一个,给我们管这块的大帅才弄得都没信心了。”
而赵立新自创的“鼓励文案”则成为支撑研发团队走下去的一点微光。“我经常和他们部门老大说,老赵我那么聪明,也不能很快就干出来。你要是比老板还能干,岂不是功高盖主?于是,他们又心安理得接着干。做了7年亏了7年,终于在第8年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
而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目前,围绕图像传感器及显示驱动芯片两大领域,格科微共拥有境内授权专利329项、境外授权专利14项。据介绍,在研发成果的关键工艺验证及生产环节中,公司将通过自建部分12英寸BSI晶圆后道产线、12英寸晶圆制造中试线的方式,在有效保障产能的同时,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适宜环境:制度保障要到位
人才汇聚的地方产生技术,产业汇流的地方提升效率。而这种“集聚”,离不开制度的“黏合力”。
“我们和三星电子、中芯国际、Powerchip、SilTerra、SK Hynix、华虹、粤芯这些关键委外生产环节的供应商都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效且强大的供应链协调能力,无疑是格科微发展的重要稳定器。“上海这些年在半导体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我们的进步打开了空间。”赵立新如此说。
“人才+技术”的双储备机制,被视为格科微的动力源。截至去年底,格科微共有研发人员376人,占比46.48%;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高达90.96%,其中15人为博士。
一方面,公司利用现有工作平台吸引专业人员,并从高校选拔“好苗子”,加强研发梯队建设;另一方面,对各级别研发人员的职业通道、学习路径和培训方案制定了系统规划,以完善的培训机制打造“学习型团队”。
如何让全员“学起来”?格科微的方案包括定期经验分享、专业化培训等内部培训机制与外聘专家咨询、对外学习交流等。公司特色的“研发导师制度”,更是保证了研发团队的稳定成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赵立新始终相信“炸泥鳅”对人才实实在在的鞭策效果。为此,格科微专门设立了“创新奖”“杰出贡献奖”“合理化建议采纳奖”等奖项,并通过股权与薪酬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而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的创新,则为格科微的“重赏”提供了强大的机制保障。“我们是A股首家民营红筹上市公司,这里一要感谢科创板对公司特殊架构企业的包容,二是特别感恩科创板在员工期权落地上进行的制度创新和相关业务指导。”赵立新称。
2020年3月,格科微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科创板上市相关规则修订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将激励对象持有的已满释放期且符合相关行权条件的期权通过境外持股平台落地行权。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就上述事项特别出具了《业务登记凭证》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截至今年5月,格科微已为员工和顾问所持期权行权落地专门设立了两大股权激励平台。
“这个事情解决了我才真正放下心来,不然上市了还给人画饼,大家就不相信我老赵了。”赵立新笑言,“做创新靠的就是这帮人呢。”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
● 长期趋势:长期一般,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综合诊断:格科微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3.25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讯,冀中能源(000937)4月26日晚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60.36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属于上市...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4月26日,奇安信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于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一季度迎来业绩开门红。具体来看,2022年公司实现...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近日,铭利达(301268)召开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项目启动大会。铭利达、甄云科技高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双方高管表示,通过平台项目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深化协同创新,拓展...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国网英大(600517)4月26日晚公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统筹、强经营、稳安全,实现营业总收入108.61亿...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4月26日晚间,中关村(000931)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稳中有进,同比增长5...
本文“格科微:做颠覆式的创新, 才能吃到“炸泥鳅””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