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2022开年首周,A股连吃四天的大面,上证指数首周下跌1.66%,深证指数下跌3.46%,创业板更是大跌6.80%。有投资者调侃,2021一年赚的钱,2022年一周就亏完了。在A股、美股市场走弱的情况下,恒生指数却成为全球少数录得上涨的主要股指之一。2021持续下跌的港股QDII以及中概互联基金也终于迎来了上涨。恒生科技ETF、恒生互联网ETF、中概互联网ETF、恒生科技30ETF等8只ETF于7日上涨超3%。成为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2021港股持续下跌,估值相比于其他市场极度低估,2022港股受到了各路资金的积极追捧。今年首周,高达三成的ETF新增份额流向港股ETF,其中恒生互联网ETF和中概互联网ETF一周净申购资金均超10亿元,净值越跌,份额却越高,并不断刷新纪录。 港股市场2021年表现不佳,其中恒生指数下跌14.0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2.70%,恒生互联网指数下跌31.90%。导致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大幅下跌的原因主要有国内的政策。反垄断等各项政策趋严,部分龙头公司经营面临监管风险压制估值。二是基本面。国内用户流量已近天花板,叠加消费不景气导致企业营销预算收紧,平台企业核心广告业务增速受到较大影响。三是外部环境。美国SEC针对中概股公司审查引发退市风险担忧,进一步压制中国互联网企业估值。在美上市中概股中,约八成公司2021年股价下跌,跌幅超八成的近40家。 目前港股着实“便宜”。恒指的市净率仅0.97倍,H股对A股的折让也是十年来最大(A股溢价达47%)。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正是其低估值的诱惑,在下挫了一年后,港股受到了各路资金的积极追捧。据东方财富港股通数据显示,南下资金连续三日净买入金额超20亿港元。今年首周,高达三成的ETF新增份额流向港股ETF。近一周,受多数ETF净值回撤影响,ETF总规模减少197.75亿元,不过,ETF总份额逆势增加204亿份,其中以港股、在美上市中概股为主要标的的ETF份额净增加超62亿份,占比高达三成,比例之高实属少见。若以区间均价计算,一周通过申购ETF流入境外市场的资金合计有46亿元。获取ETF份额的投资者多为机构投资者或专业水平较高的个人投资者,其资金流向对于市场投资机会有一定的指示作用,ETF份额变动较大意味着中长期投资者看好居多。 此外,二级资本市场的积极表现对港股反弹也起到了支撑作用。如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获融资资金一周净买入2.62亿元,位居ETF板块第一,获融资资金一周净买入金额前十的还有华夏恒生ETF和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12月30日在港上市的商汤上市以来最高价距IPO价格翻倍,最新市值达2450亿港元,超出市场预期。在美股市场,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在阿里巴巴股价持续走低的过程中,连续多个季度加仓,四季度持仓数量接近翻倍,表现出了乐观态度。 在自家股价不断下跌的过程中,上市公司也掏出真金白银进行回购,2021年累计回购金额达382.46亿港元,创年度新高。进入2022年,回购潮仍在延续,头部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药明生物等今年持续加大回购力度。 上市公司对自己公司是最了解的,因此回购潮已经代表公司的股价已极具投资价值,回购有可能是未来股价上涨的先行信号。2008年以来港股经历过五轮公司回购潮,均在熊市中发生,恒生指数价格与公司回购数量呈现负相关走势,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本文多路资金南下增援,中概互联ETF盼来友军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