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内大部分基金经理的收益率是难以令人满意的,一些知名的基金经理也是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基金经理,由于名气大,认购的规模也就多,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在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收益率就更加惨不忍睹了。进入2022年,A股连续调整,仅6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跌幅达8%,公募权益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对此,不少投资者开始操心,手中的基金是否应该继续持有。
据历史数据统计基于主动偏股基金(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的样本,在绝对收益视角下,去年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为71.9%,较2019年至2020年明显下滑;而在相对收益视角下,去年跑赢万得全A的基金占比仅为42.9%。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公募权益基金的回报仍然十分可观。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过去3年中,年化回报率超过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偏股混合等)约有2000只;过去5年中,年化回报率超过20%的基金有488只;过去7年中,年化回报率超过20%的基金有149只;过去10年中,有39只基金的年化回报率超过20%。与此同时,在过去的5年、7年和10年中,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涨幅分别为8.33%、5.22%、7.72%。说明投资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取得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
尽管主动权益基金长期回报率惊人,但很多投资者难以获得优异的投资回报。市场上广泛流传着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除了市场本身的动荡外,很多基民追涨杀跌、频繁交易,当成股票一样的短线操作是造成投资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
著名的价值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过,生活中的一切都有风险,没有什么顺理成章和轻而易举的事。中欧基金表示,在实际投资中,很多投资者看到基金过往长期收益好,就认为自己未来持有三四年也可以获得差不多高的投资回报,满怀期待买入。殊不知,在持有过程中,基金的业绩并非“一帆风顺”,而在经历市场震荡期间,基民内心又无法做到心静如水,那些持有几个月就因无法承受短期波动而赎回基金的投资者,最终可能会和可观的长期回报擦肩而过。
中欧基金称,基民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评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基金多区间业绩表现,反复检验,反复验证,选到优秀基金并且拿得住,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预期收益。
富国基金则表示,在居民资产配置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背景下,A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永远属于乐观者。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本文“市场持续下跌 继续持有基金还是赎回”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