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主流赛道轮流卧倒,医药、宁组合、茅指数,一个都没逃掉,这也导致行业基金也发生了大幅回撤。
简单列几个耳熟能详的,截止到2月8日:
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A年内收益率为-18.01%;
赵蓓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年内收益率为-17.68%;
蔡嵩松的诺安成长年内收益率为-17.61%;
崔宸龙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年内收益率为-16.67%;
焦巍的银华富裕主题年内收益率为-16.64%;
行业基金的大幅回撤让基民开始担忧是否还能继续持有,热门行业基金今年是不是凉了?如何调整今年的基金投资策略?
其实行业主题基金并不是不能投资,问题就在于大多数基金投资者缺少行业投资的专业分析知识,对于相关行业在投资上的看好,不是基于对行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演变的深刻理解,纯粹是基于连续上涨而带动的内心贪婪,或者是简单地认为个别行业已经下跌很多了,未来会有快速反弹盈利的投资预期。
行业主题投资有时很难说清楚估值问题,更多的是估值与景气度变化之间的博弈。这就导致仅仅看市盈率、市净率估值的投资者落入价值陷阱。而盲目追求高景气不讲估值的投资者,因为缺少对行业中观层面的观察,在行业景气度变化中成为后知后觉的投资者,在行业景气度滑坡,行业大幅下跌、均值回归时,蒙受了惨痛的损失。
所以在组合配置方面,今年尤其需要兼顾收益率和波动。降低组合回撤、均衡配置,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对组合整体进行一定调整,关注那些回撤较小、配置较为均衡的基金。
从前两年的基金投资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市场风格对基金收益的影响,如果基金风格明显,而又恰好符合当前市场的风格,那么收益自然水涨船高;而要是踏错了风格,即使是明星顶流基金经理,也难逃持续回撤的命运。
但市场又有一句俗话,我们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所有凭运气赚到的钱都会凭本事亏回去。能踩中市场风格需要极高的择时和风格研判能力,以及对各行业景气度的持续跟踪。如果我们没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在风格上最好做到均衡,不要来回切换,来回挨打。
如果我们不希望受到风格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在组合风格上调整较小的基金经理。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基金的过往持股、关注基金经理的观点等途径,来观察基金经理是否会根据市场风格来调整投资。
而如果我们认为2022年某一种风格可能更强势,而希望更多地配置它,可以重点关注那些会根据风格进行调整的基金经理,或者直接选择从产品设计上偏重该风格的基金(例如大盘基金、中小盘基金等)。
后市难以预测,在什么点位入场买基金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关键的还是持有时间。往往考验投资人的,正是会不会被买入后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下跌“震出去”,兑现浮亏,错过未来可能的上涨。
坚持长期投资是投资基金的大前提。即使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如果我们能够认可基金经理的理念,也可以选择坚定持有。如遇低点也可选择纪律性加仓。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仓速度要慢
很多人一被套就急着补仓,但没有交易纪律的乱补仓只会越错越多。股价涨跌谁都有看不准的时候,一旦出了错,说明判断错了行情,通常来说,对于大部分交易者而言,看错行情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一旦错起来就是一错再错,会老是踏不准市场节奏,反复挨市场的左右耳光。
2)加仓价差要大
当我们能够忍受住及早补仓的冲动后,就应考虑要拉开多大的价差才有补的意义。在持续下跌行情中,为了不使自己轻易进入陷阱,设定跌离买入价30%以上,有时甚至会强调要跌离40%—50%再加仓。
但是,在牛市初期阶段,这条铁律可以适当放宽些,可调整为跌离买入价的10%,或跌离最近一个阶段高点达到20%,两个数字哪个先到取哪个。设定好目标位后,接下来就是艰难的耐心等待。
3)慎重满仓
投资都是一场概率的游戏,除了不确定性,没有什么是100%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满仓甚至借钱,加杠杆。找到适合自己的,在任何行情都感到舒服的仓位最重要。
理性看待波动:不因急跌而失措不因急涨而忘形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投资心态的问题。下跌后,悲痛欲绝;上涨后,欢欣雀跃;两者均无必要。一个成功的投资,不是选到了最好的时机入场,而是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基金的收益往往是非线性的,少部分时间成就了较高的收益,而大部分时间投资都是相对“平淡”的,但正是因为对“平淡”的坚守,才有了长期获得较高收益的结果。如从2015年牛市高点计算,有77%的时间基金的收益相对“平淡”,23%的时间收益实现大幅上涨。
再比如,从2005年以来混合型基金收益率923.46%,如果错过涨幅最高的20个交易日,收益率下滑至359.53%,若错过涨幅最高的30个交易日,收益率下滑至235.76%;若错过涨幅前1%的41个交易日,收益率下滑至142.86%。投资从来都不是一件短期的事情,在波动中如何坚守或许是是每个人必须修炼的课程。
上一篇:玄学炒股,大A又开始造妖了?
本文“风格要变?节后基金如何“调兵布阵”?”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