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和地狱之间,原来距离只有这么短。
在失去自由的那一刻,存在主义信徒冯鑫,一定更深刻地体验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诞:
就在4年前,2015年他创办的暴风影音在A股上市,连续36个涨停板成为名动一时的“妖股”,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冯鑫处处看到的都是惊羡的目光;而2019年暴风已经山穷水尽,资本露出狰狞的面孔,冯鑫先是被列入失信老赖的黑名单,继而失去自由。
7月28日,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刷屏,这个曾经的明星企业家,以一种难以令人置信的方式进入历史。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冯鑫或是因“MPS收购案”,蒙受巨额损失的某金融机构报案而导致他失去自由。
2019年以来,康德新董事长钟玉、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等A股明星上市公司董事长,因涉嫌犯罪而相继被捕。和他们相比,冯鑫似乎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他没有像他的山西老乡贾跃亭那样恶意割韭菜,也没有像钟玉那样让康德新明目张胆做假账,更没有像王振华那样恶劣的个人道德问题。2018年,他甚至写过一份公开的检讨,独自扛下所有的错:暴风的问题,不怪A股的环境,不怪团队,不怪债务人,99.999%怪自己。
冯鑫的问题在哪儿呢?在上市之前,暴风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内生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收购MPS本来是想解决公司战略的问题,没想到却成为公司垮塌的导火线。这场彻头彻尾失败的收购案总耗资52亿,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复盘这场收购,有很多难以令人置信的细节,冯鑫在管理、资本运营上的能力缺陷一一暴露。
盛名之下,难符其实。创下36个涨停板的暴风其实从一开始就根基不稳,而冯鑫又做了一些完全超出自己能力的事——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一旦退潮,这些问题把他逼入无路可退的绝境。
曾国藩家书有言: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在这个退潮的季节,冯鑫的命运值得警醒。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一定要注意看看,掉下来的是不是伪装的炸弹?
1
天上掉馅饼
2015年3月24日,暴风在创业板上市。冯鑫人生的高光时刻,定格在这一刻。
彼时,A股正在进入一个短暂而暴烈的牛市,贾跃亭到处兜售生态化反概念,乐视股价一飞冲天,市值超过千亿。据说,上市前冯鑫已经隐隐感受到了资本市场吹来的飓风。他觉得,市场对乐视的追捧如同一个馅饼,马上就要砸到他的头上了。
在上市前几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照现在的趋势,300倍PE都不是梦。”
但他还是保守了。上市没到两个月,暴风影音市值达到408亿元,对应2014年4185万元净利润,1000倍PE!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暴风的股价是未来1000年利润的折算,1000年谁敢想,这不就是胡说吗?!
但,这就是当年股市疯牛行情的产物。
在上市之前,暴风已经蹉跎了10年。暴风曾在PC端视频播放器领域有70%市场占有率,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崛起,暴风已经触碰到巨大的发展天花板。在这之前,暴风曾谋求海外上市融资,也失败了。所以,当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砸下巨资收购影视版权时,暴风却谨小慎微没有参与,没有实力雄厚的金主,它就没法和优酷、爱奇艺们比烧钱。
如果2015年没有赶上大牛市,暴风最有可能的命运就是逐渐萎缩,直至退出历史舞台。暴风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到2014年,暴风的营收翻番,但净利润却不升反降,勉强维持生计。
但疯狂的牛市,给了冯鑫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他在接受采访时他曾说:“对我们来说,这(A股上市)等于重新掌握了一样核武器。我创业十年,从来就没有过核武器,从来就是小米加步枪,一枪一个子弹的。突然给你一个,你一按,就有巨大的威力。”
不知不觉间,冯鑫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上市融资之后,暴风不再是那个谨小慎微的公司,而是开始四面出击。从“DT大娱乐”到“N421战略”、“AI+2块屏”,暴风开始以控股和参股形式进行多元化布局和扩张。
互联网电视、体育直播、VR甚至P2P、区块链,这些曾经风口上的概念,推动暴风股价持续上涨。因为冯鑫提出的生态战略和势头正旺的乐视生态类似,暴风从此被冠上“小乐视”称号。
但怀疑一直存在。马化腾到证监会做演讲时曾说:“对A股市场中连续飙升的妖股表示不可理解,这些企业都在互联网行业中排不上号。”虽然没有点名,但说的就是暴风。
最终事实证明,暴风提出的那么多战略和概念,无一例外的失败了。祸不单行,赖以起家的视频影音更是一蹶不振,在视频领域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在冯鑫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之前,暴风已经连续三年亏损,按照《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如果连续亏损三年或资不抵债将会面临退市的命运;5月,暴风TV还陷入“遣散”和“讨薪”的纠纷。此前,暴风已经多次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2
致命收购
导致冯鑫失去自由的MPS收购案,最初看上去也很正常。
MPS公司的全称是MP&Silva,曾经是全球体育版权市场的霸主之一,拥有过201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意甲联赛等顶级赛事资源,2016年估值14亿美元。从MPS的市值来看,2016年暴风集团的收购价格很正常。

MPS创始人Riccardo Silva
MPS每年有播放时长超过一万小时的内容,这将为暴风这样的互联网视频公司带来大量的流量和关注。彼时暴风也在布局互联网电视,也想通过这项海外并购,做大其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市场份额。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8年10月17日,英国高等法院下令将MPS进行破产清算,破产的原因也是负债太多,债主不断起诉。这距离MPS被收购还不到2年半的时间,如此短的时间里,MPS就从一个价值14亿美元的公司变成了空壳。
接近此案的知情人士介绍,暴风集团以及冯鑫疑似遭受了MPS公司原高管层的“欺诈”。2017年前后,MPS集团手里的很多体育赛事直播版权即将到期,但MPS原管理层无动于衷,以至于2017年10月,MPS接连丢掉了意甲、法甲的直播版权,并因无法支付保全费被告上法庭,其他重要国际体育赛事版权也被其它媒体平台签约。
离奇的是,在这场收购中,收购方并没有和MPS原管理层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以至于MPS三大创始人拿到大量现金后集体离职。这令人目瞪口呆的操作,另上述知情人士都觉得难以理解:“MPS最值钱的是版权和运营版权的人,怎么会在收购协议里没有相关限制条款呢?”
作为董事长,冯鑫是这场失败收购的第一责任人。而事情爆发之后,人们才发现,暴风在这场收购中用了极高的杠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游戏。
为了顺利收购,暴风集团联合光大资本、群畅金融成立一支总规模52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浸鑫基金”,同时设计了一个复杂的优先-夹层-劣后的结构。暴风的实际出资只有2亿元,却撬动了52亿的资金,主要出钱的LP是招商银行、华瑞银行等机构。
由于没有跨国收购经验,暴风和光大资本重金聘请了业界顶尖中介机构,其中中金公司担任财务顾问,美国一家在并购业务方面排名靠前的知名律所等机构组成了豪华中介顾问团队。但从结果看,这支豪华团队形同虚设。
MPS破产之后,这场耗费52亿的收购,彻底打了水漂。行至此处,暴风想再翻盘已经很难,之前的暴风魔镜、暴风TV接、区块链等布局连失败,而暴风的市值已经从高处的400多亿,跌到20多亿。
庞大的布局伴随着高额负债,但暴风已经还不起了。暴风多次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冯鑫也成了老赖。
而在被捕之前,冯鑫就“放弃了治疗,沉迷摇滚,机构们找他都避而不见”。对于失去自由这一天,他或许早已有预感。
在收购MPS时,暴风集团、冯鑫及光大浸辉签署了一份意向性协议,冯鑫要为光大资本的投资兜底,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当冯鑫已经无力承担这些责任时,举报发生了。
这是一个太过于惨烈的创业故事。2015年,暴风上市连续36个涨停板,突然踩上云端、暴得大名,会让很多人心态失衡,以至于分不清哪些是能力,哪些是运气。资本市场的疯狂捧杀了暴风,而当买单时刻到来,等待冯鑫的是资本方的举报,这次是棒杀。
3
冯鑫不是贾跃亭
对于暴风“小乐视”的称呼,以及媒体拿他和山西老乡贾跃亭做对比,冯鑫一直很忌讳。
在接受界面采访时,冯鑫曾表示“特别冤”,他和贾跃亭零交往,坐下来连谈五分钟都没有过。他认为自己学的是阿里,战略思维。
他和贾跃亭本质上并不是一类人。贾跃亭以乔布斯信徒自居,他的阳光坦诚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在他的发迹过程中,政商关系却是送他直上青云的关键。冯鑫做过很多小买卖,干过销售,当过职业经理人,是一个完全从市场一线摸爬滚打起来的创业者。
贾跃亭曾经在高位套现过数十亿,乐视最终千疮百孔,他却在海外坐拥数套豪宅;冯鑫从来没有割过韭菜,甚至还因为公司担保,陷入到债务危机中去。
贾跃亭的乐视故事设计如此精巧,以致于孙宏斌、许家印这样的老炮都会中招。冯鑫的暴风故事其实很简单,他这些年的折腾,无非是想给遭遇到天花板的暴风找到出路。
在很多同行眼中他是个想做事的人,一直努力奔跑,想在风口退下之前飞起来。但因为能力、运气等原因,最终把自己玩完了。
所谓的不折腾等死,折腾找死,就是他处境的写照。
2016年接受采访时,冯鑫曾表示,“这个世界是荒诞的,本质上是偶然的,成功也是,要随时做好什么都没有的准备。”
现在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包括自由,这就是命运对他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