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频道: P2P / 其他 /

根据中国的一份在线声明,一些中资银行已逐步取消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中使用“逆周期”因素;中国外汇交易系统称,做市银行根据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形势的判断,主动采取行动。

这一调整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现有定价模式的透明度和有效性,CFETS表示。

一些分析师表示,他们对此举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用来指导人民币汇率的每日贸易加权参考利率(Day trade weighted reference rate)采用这个X因子是为了减轻贬值压力,最近随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的影响也在减弱。

根据CFETS的数据,人民币兑美元昨日下跌206个基点至6.7195。

近几个月来,随着外资流入加快和经济基本面改善,人民币兑美元走强。自5月以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上涨逾6%。“鉴于不再存在任何贬值担忧,消除反周期因素并像几周前那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有意义的,”Khoon Goh说,澳新银行(ANZ)亚洲研究部主管吴日晶补充说,经济基本面仍有利于人民币汇率,此外,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收益率差异应继续吸引资本流入,以支持本币。

中国在2017年首次引入反周期因素,监管机构表示,此举旨在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减少市场中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并有助于引导市场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自那以后,它已经多次调整其方法,以保持货币稳定。

相关阅读

本文人民币“逆周期”因素停止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