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频道: P2P / 其他 /

官方数据昨日显示,由于基数效应,中国2月份消费者通胀率下降,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在经济活动活跃的背景下回升。

数据显示,由于去年的比较基数较高,衡量通胀的主要指标消费价格指数(CPI)2月份同比下降0.2%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拖累消费通胀0.05个百分点。

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2月爆发的COVID-19疫情推高了消费品价格,导致基数上升,从而产生了结转效应。

结转效应使CPI通胀率下降了1.8个百分点,而新的物价上涨则拉动了通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了1.6个百分点。

从月度来看,CPI上涨了0.6%,食品价格上涨了1.6%,这是由于春节期间需求增加和物流成本增加所致,今年2月,春节期间,食品价格下跌,国家统计局的一位高级统计员说,根据上周五提交给国家立法机构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已将2021年的消费通胀目标定在3%左右。

昨天的数据还显示了中国的生产者价格,它衡量的是工厂门口商品的成本,在1月份上涨0.3%的基础上,2月份同比上涨1.7%。

细分数据显示,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的PPI月环比上涨7.5%。

国内需求的上升提振了有色金属的价格冶炼和轧钢加工业,PPI月环比增长1.5%。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接种疫苗,经济复苏步入正轨,需求上升将继续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将带来PPI更快的增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

由于中国严重依赖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进口,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促使野村证券上调了对中国的通胀预测,基本金属和谷物的矿产。

它将2021年和2022年的年度PPI通胀预测分别从先前预测的2.7%和1.1%上调至4.2%和1.6%。

随着PPI通胀率的下降,2021年和2022年的年度CPI通胀预测分别上调至1.7%和2.1%很可能传导至CPI。

尽管通胀上升可能会加大央行的压力,野村证券预计中国将兑现其承诺,即“不大幅改变”其政策立场。

相关阅读

本文CPI回落,出厂价格上涨1.7%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