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高效率、低成本和最全面的产业链,长期以来一直被定位为“世界工厂”。中国现在正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培育一个不仅规模大,而且强健和智能的升级制造业。
最新数据揭示了这种不断变化的格局。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5%,比4月份增速高4.8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科技驱动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66.3%、50.1%和37.6%,这些进步表明,中国过去一直是技术进步的追随者,中国正在利用其尖端技术提升高能源强度和高污染行业,建立新的支柱产业。
熟悉中国工业发展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数字化”、“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已被写入中国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
到2035年,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人民币(31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大型制造企业将全部实现数字化,一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草案称,到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高。
受前沿技术推动的行业预计将发挥关键作用。在国家“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的政策蓝图中,中国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新材料和环境保护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以上。
中国制造业的成就为实现这些目标描绘了美好的未来。
到3月底,中国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2.1%,数字化研发(R&D;D) 设计工具占73%。工信部数据显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已超过7000万台。
中国不同地区在向高端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自独特的优势。例如,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正在推动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在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增强,同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共同努力推动生物医药的发展,强大的制造能力使中国人民实现了几十年前难以想象的火星探测、深海研究和高速列车等梦想。中国上周成功地将三名宇航员发射到自己的空间站就是另一个例子。
为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加大激励力度;从今年1月1日起,制造企业的费用。这一举措预计将在去年3600亿元减税的基础上,今年再减少800亿元的企业税。
此外,还特别关注中小制造商,这是支撑中国制造业活力的关键部分。国家还计划从中央预算中安排100多亿元用于培育“小巨人”,即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份额大、盈利能力高的企业
是的本文“中国希望拥抱智能、数字化制造业”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