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表现的弹性超过了两次冲击的影响。
7月,中国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8%,工厂在有效控制疫情的情况下增加了生产。商品零售额同比小幅增长0.2%,今年首次实现正增长。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最新数据显示,由于采取了精确的控制措施,辽宁和新疆的地方性COVID-19病例正在消退。
与此同时,中国在今年夏天不遗余力地抗洪,大规模动员、疏散人员,以及多个受灾严重省份的最高级别应急响应。周日,中国水利部敦促加大防洪力度,预计长江上游将发生另一场洪水。
中国在洪水和病毒两条战线上奋战,如何确保人民的安全和福祉?答案从经济的弹性到治理体系的边缘都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供应链最完整,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抵御短期冲击,一旦局势得到控制,中国有能力快速复苏。例如,由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和防汛救灾设施的升级换代,中国自1997年以来发生的5次大洪水中,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最近一次发生在2016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5%。
在持续的全球大流行和洪涝灾害中,对中国粮食短缺的担忧也应该消除。大米和小麦是国家的两大主粮,储备的粮食可以养活全国人民一年,粮食人均占有率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能否集中力量进行重大项目建设,是我国成功遏制疫情、打赢抗洪救灾的又一关键因素在反病毒战争期间,将生产线转移到口罩和消毒剂等必要材料上,大大提高了总产能。三峡工程是利用国家巨大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建设的多功能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其对水库排水量的精确调度,有效地控制了长江流域的洪水。
在这些努力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
根据2020年埃德尔曼信托晴雨表,在全球28个接受调查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中,中国再次稳居榜首,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和印度,公众对中国政府、企业、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信心创历史新高,由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仍面临外部压力,而国内需求需要进一步扩大。今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874万人,一些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就业压力依然存在。虽然没有一刀切的办法来解决各国面临的困难,但中国应对水灾和冠状病毒的经验以及对开放政策的坚定承诺令人鼓舞。在信心和预期增强的情况下,中国14亿消费者市场下半年将保持复苏势头,复苏将给世界带来巨大利益。
上一篇:民间借贷最高利率下调
下一篇:临港出台3年增长计划
本文“中国经济企业抵御双重冲击”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