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频道: P2P / 其他 /
  • 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卓(Covestro)希望通过CIIE首次亮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2021-11-10 10:30:20 收藏

除了展示其明星产品和技术外,作为一个新来者,科思卓还珍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其视为一个伟大的平台,以增加其最大市场中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参与度。

在今年的第四届CIIE上,科思卓还宣布了几项新的发展,以显示其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承诺,包括在上海建立新工厂的计划,以及与领先的有机化学研究所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对于外国公司来说,CIIE不仅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场合,而且有助于与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中国的业务增长。”Covestro首席执行官Markus Steilemann博士说。

进一步的信任投票

随着全球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德国公司在CIIE期间宣布,Covestro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新的聚氨酯弹性体系统工厂。

“这项投资代表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我们相信我们的弹性体和其他高科技材料解决方案有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的野心。”科思卓中国区总裁霍莉·雷(Holly Lei)说。

有了新设施,科思卓将能够满足亚太地区对聚氨酯弹性体不断增长的需求,聚氨酯弹性体用于从太阳能到海上风能和材料处理等多个行业。预计该工厂将建在科思卓上海综合基地内ed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

Covestro弹性体部门负责人Thomas Braig说:“聚氨酯弹性体因其优异的性能成为许多应用的首选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了强劲的增长,特别是在可持续能源领域。”。“新工厂将进一步增强我们为客户服务的能力,符合科思卓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战略。”

与此同时,科思卓与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SIOC)签署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该公司将在国际工业工程学院(CIIE)期间探索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聚合物化学材料领域的挑战,特别是与可持续性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挑战。

该公司及其长期合作伙伴同济大学也签署了一项新的合作协议,为期五年在十年成功合作的基础上,为他们的科思卓-同济创新学院配给。

“通过与SIOC的新伙伴关系和科思卓-同济创新学院的扩建,我们将继续促进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开放式创新举措。”Covestro全球创新管理和集团创新亚太区负责人Michael Schmidt博士说。

施密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SIOC的合作将侧重于可扩展的化学品回收技术,并补充说,新的合作将增加该公司的全球产学合作网络,这将帮助Covestro加快其研发议程。

在CIIE上,Covestro还获得了其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个商业订单,该订单是与中国华丰集团合作的更可持续的ISCC PLUS认证聚氨酯原料MDI。MDI可用于服装和汽车内饰等应用,也可用于提供制冷设备和建筑物的高效隔热。

科思卓早些时候获得了其上海生产基地的ISCC PLUS认证,使其能够通过质量平衡向亚太地区客户提供大量此类MDI以及替代原料。

“我们一直希望在我们的产品中使用更可持续、低碳的原材料,通过Covestro的产品,我们可以共同减少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华丰集团董事长游飞宇说。

此外,科思卓在世博会上与中国汽车组装公司延丰和家电制造商海尔等公司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努力,支持中国下游产业走向循环中和气候l未来。

以“开创循环经济,实现气候中性未来”为主题的展览重点该材料制造商在CIIE上展示了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尖端解决方案和技术,包括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替代原材料、替代化石资源的生物基原料以及聚氨酯床垫泡沫化学回收的突破性工艺。Sus包括汽车、可再生能源、电气和电子以及绿色建筑在内的广泛行业的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也在展出。

科思卓旨在为使循环经济成为全球指导原则做出贡献,特别是在中国。在这方面,科思卓和Ch之间有着完美的契合INA,希望在2030之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并实现2060的碳中和,Steilemann说。“我们的广泛投资组合集中于各个行业的循环经济,我们在战略上定位良好,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国家对碳中和的野心,”Steilemann说。“我们实现完全循环的愿景符合中国的大趋势,因为我们认识到中国将在向循环经济的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科思卓对中国有着长期的承诺,今年参加CIIE就是进一步证明。20年前,该公司在其综合生产基地上破土动工,并在上海开设了研发中心。如今,该生产基地已成为科思卓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是其亚太区AC创新中心,而中国已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单一市场,占该集团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以上。在上海,该公司还有一个业务的全球总部,负责工程塑料。

相关阅读

本文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卓(Covestro)希望通过CIIE首次亮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